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小学三年级学过哪几种运算?请举例说一说

小学三年级学过哪几种运算?请举例说一说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5-10
  • 发布时间:2024-04-16 08:00:05
运算定律共有五个: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运算性质指:一个数加上两个数的差;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内容详情

运算定律共有五个: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运算性质指:一个数加上两个数的差;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几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等。这部分内容只是用于简便运算。

运算法则包括:整数四则运算法则、小数四则运算法则、分数四则运算法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并能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

公式在小学数学的运用中,重点是两方面:

1.运算定律或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C=2(a+b)

正方形周长:C=4a

圆的周长:C=2πr,或(πd)

长方形面积:S=ab

正方形面积: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S=ah

圆形面积:S=πr2

长方体体积:V=abc表面积S=2(ab+ac+bc)

正方体体积:V=a3表面积S=6a2

圆柱体体积:V=πr2h表面积S=2πrh+2πr2

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认真学习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大纲所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要注重在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发展了,也就更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是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

行程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也就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

环形行程:抓住往返过程中不便的关系

比例应用: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复杂行程:包括多次相遇、火车过桥,二维行程等。

2、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1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3、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这些答案能帮忙到你了吗?记得采纳哦,谢谢了。

三年级上学期有没有学过除法

加减乘除,分为加,减,乘,除,四个部分,

加减法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的,刚开始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5以内的加减,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加减,越到一年级下册,会稍微到50或100以内的加减,

乘**在小学二年级开始,会有一些简单的开始学起,到了三年级,除法也跟着来了,

不过都是从简单的开始学的,只要孩子认真听课,都能跟上的。

小学数学加减乘除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三年级上学期是有除法的学习内容的。

除法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学的,四则运算就是加减乘除,除法就包含在四则运算里面,四则运算法则作为数学最基本的算术运算,它的起源是非常早,几乎在数学最开始被创建的时候就出现了,相关内容法则如下:

除法的目的是求商,但从被除数中突然看不出含有多少商时,可用试商,估商的办法,看被乘数最高几位数含有几个除数(即含商几倍) , 就由本位加补数几次,其得数就是商。

小数组:凡是被除数含有除数1、2、 3倍时、期法为:

被除数含商1倍:由本位加补数一次。

被除数含商2倍:由本位加补数二次。

被除数含商3倍:由本位加补数三次。

乘除法的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乘法或是除法时(怎样去括号)

加减乘除运算顺序口诀: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进性括号内的计算。

运算顺序是混合运算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进行混合运算的相关练习时,学生经常因运算顺序不清出现计算错误,因此,对运算顺序的讲解,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告知,还应该巧用对比思想,让知识的本质内化于学生的心中。

混合运算法则

(1)算式里只有加减法,则依次计算;只有乘除法,也依次计算。

(2)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4)每一步不参加计算的部分,要位置、符号不变地抄下来,保证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5)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1、乘除法去括号法则是什么。

2、乘除法的括号。

3、括号前面是乘除法去括号法则。

4、乘除法的去括号法则。

1.去括号法则是以乘法的分配律为基础的。

2.口诀为: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3. 法则具体内容如下:括号外面的因数是正数时,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和原括号内相同;括号外面的因数是负数时,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和原括号内相反;括号前是“加”号时,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是“减”号时,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减”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