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怎样才能成作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

怎样才能成作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5-10
  • 发布时间:2024-05-13 09:40:12
当一名教师不容易,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更不容易。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处处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学生,有过硬的教学本领,才能用真心换得真情。 一、教师要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
内容详情

当一名教师不容易,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更不容易。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处处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学生,有过硬的教学本领,才能用真心换得真情。 一、教师要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爱”,别林斯基则认为“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爱心。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关心、爱护、宽容、尊重,要善于发觉学生的优点,充分鼓励他们自尊、自信。如对待差生,教师应该先找出他们差的原因,而不能只看到差生的劣面,忽略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闪光点。我们作为一名肩负着培育下一代重任的人民教师,应撒种爱心,用爱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我们班有位学生,因家庭因素,父母关系不和,疏于管教,在学习上无热情,缺乏自制力,情感教育方面比较缺乏。我就经常找他谈心,并特别注意发掘他的闪光点,希望给他带去温暖。果然,他在各方面都有所转变。但是教师的爱并不是一味地对学生宠爱、溺爱,教师的爱应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的。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严要在爱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溺爱,在家里是“小太阳”、“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事实占先的坏习惯。平时贪玩成习,不爱学习,作业拖欠,而且喜欢惹事生非。为了帮他改掉这些坏习惯,一方面我经常找其谈话,让其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与家长联系,做到家校一起抓,坚决帮其改掉缺点。另一方面,在教育的同时,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以表扬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使他自觉地努力,从而得到了进步。 所以说,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 二、尊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皇帝和鞋匠的灵魂是用同样的模具刻出来的。”他是说我们人生下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现在所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已打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在肯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应受到人们尊重的同时,也把受教育的对象——学生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学会尊重学生。 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这种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齐划分,思想上有不同、行为上有差异、成绩上有高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会爱老师,相当一部分教师就是因为在这方面出现了“爱”的倾斜,致使学生议论满腹。在这里,我想对同仁们说的是:“好学生需要我们及时的鼓励和赞许,差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尊重,理解和安慰。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也可以毁掉一个学生。”调查表上,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不摆架子,在课下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一直是我们追求的,这样的教师,才会像朋友一样值得交往,像家长一样值得依赖。”听到这样的呼声,我想我们教师一定会明白很多吧。 所以说,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个好老师而言,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学,是对灵魂的引导和塑造。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凭个人爱好,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再者,爱学生还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 三、要具有宽容心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们犯了错误,希望得到别人的谅解,学生也是,所以我们不要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给他一次淋漓尽致的打击,让他有心理负担。告诉他这件事的破坏性和影响性,给他改正的机会就行了。对于那些在上学前已养成坏习惯的学生,别指望一两次的教育就出效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需要几年才能看到你教育的成果,所以一定到沉住气,不要被这些学生气坏身子。 教师要具备心胸开阔,善解人意的教师会使学生产生好感。作为教师尤其要具有宽容之心的教师,比如说;由于学生记忆能力差,认知能力弱,从而分辨是非能力差,时常会做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这时需要育人者特别要宽容的对待,包容理解他的过错,会给学生很好的印象。比如,学生在教室随地吐痰,其他学生告诉老师后,老师指出他的行为对他人的危害,同时告诉他师生都理解他的病痛之苦,但怎样做才最恰当,让学生认识到行为不当之处,并明确了应该如何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豁达、心胸开阔的老师会获得学生的喜爱。 四、要具有春风化雨,言传身教的精湛技艺。 这是对教师情感素质的要求。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类的感情,就没有人类对真理的探求。”教育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交流过程。我国著名教育家夏大尊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经验表明,情感可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行为习惯。师生情感交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心里有了学生,学生就愿意和教师在一起,且有亲近感;教师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学生就将更尊重老师,师生诚坦相待,心心相印。 五、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 我认为作为教师并非有多高的学历,而是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严谨治学的态度,这应该是教师人格和魅力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德才兼备,才会成为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此外,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能及时发现或共享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在教育活动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 春雨润物细无声”,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把爱无私地献给学生,学会蹲下来和学生说话,相信得到的将是丰厚的回报。我们要不断进取,积极努力,争取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教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笔记1

特级教师于永正:5个秘诀,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身教”无痕。教育一旦有痕——让学生感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十有八九,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秘诀一: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你喜欢他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确实很难;可是,若像美国教育家拖德·威特克尔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某某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而故意犯错误。有一年,我班里一个小男孩,上课时总和同桌发生**,每次被发现就嬉皮笑脸地望着我。于是我经常找他回答问题,读读课文,还收作业。不久他就和我亲近起来,后来我稍加引导,他的小毛病就都改正了。

其实,每个学生,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

其实,做出喜欢学生的样子,很简单,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总之,一定是“行为”。

秘诀二:老师要有点孩子气,童心不泯

张光鉴曾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一,是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就发现不了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美的价值。我们教书育人需要良好的情感,而这份情感就是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的。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二,就是“孩子气”。我带学生郊外游玩,像个“孩子王”似的,带着他们玩小孩子的把戏,我完全就是一个孩子,沉浸在其中,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师。

也许有人会说我“孩子气”太重,不像老师了。但事实证明,我越和学生相似,学生越亲近我。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教育之所以会成为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后进生这个群体是最值得研究和关注的。我会让他们读两本书。一本叫“无字之书”,这本书就是我。我会努力让他们从这本书里读出尊重、宽容、开朗、乐观、耐心、一丝不苟。另一本是“有字之书”,是我让后进生读的最重要的书。只有读书,才能根本上转变一个人,多少事实让我对书的力量深信不疑。

童心不泯的标志之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一个真正了解学生的老师,岂能不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五十多年了,学生一年年地长大,我却还是个孩子。是一届一届学生的童年延续了我的童年。

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我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秘诀三:身教重于言传

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为什么“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比“言教”大得多?

因为,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因为,“身教”无痕。教育一旦有痕——让学生感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十有八九,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教育有“说服”和“看服”之分。有人研究,人接受外界事物,主要靠视觉和听觉。就比例来说,视觉占83%,而听觉只占11%。

所以,这些年来,我首先要做到:

穿戴不敢随便

字迹不敢潦草

说话不敢随意

态度不敢生硬

错误不敢不认

行动不敢落后

备课不敢马虎

书报不敢不读

……

秘诀四: 学会正确激励学生

教育的第二个名字是“激励”,我深感激励的巨大作用。因为我从小就是在老师的激励下逐步成长的。

当然,激励是有讲究的,我归纳出四条原则,与大家分享。

1、激励要动情。轻描淡写、面无表情的鼓励与肯定,学生会不以为然,甚至不领情。什么是真诚动情的表扬,什么是随便说说,学生能听出来。学生在方方面面有了突出的表现,我都视为可庆贺的大事,不但郑重表扬,还要通知家长,把激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激励要及时。表扬、激励要及时,事情过去久了,再去赞扬就失去意义了。

3、激励要当众。当众表扬,既有对个人的激励作用,又有对全班的表率、鼓动、引领效果。

4、激励要针对。所谓“针对”,就是说激励要有的放矢,一是针对学生的特长加以“放大”,二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放大”他的闪光点,使其日渐增长。

要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尤其是后进生。孩子的兴趣是在激励中产生的,是在不断取得进步中巩固的。激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而,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

秘诀五:做性温、味甘的“甘草”

我有一位学弟,他说我是一味甘草。我问为什么,他说,甘草有三种特性,你跟他很像。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

1、性温

“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首。

这对老师尤为重要,“性温”让你在要发脾气的时候,可以懂得控制,学会“冷”处理;还让你知道作为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为善,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原谅。

“温”是所有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期盼。

2、包容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

1985年,我刚评特级教师不久,一次研讨会上有位老师说:“有人就备好了两节课,到处教,不算本事!”同事们目光都转向我。这位老兄语言够刻薄,我也完全理解他的心态,站起来对发言的老师一笑,说:“这位老兄显然是在说我的。感谢你的提醒,作为一个特级教师,我是应当努力上好每节课。”落座不久,有人递我一张纸条,上书“雅量”二字。

至于对待学生,我会更包容。人是易怒的动物,开始当然也很生气,但我记住了一句格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3、调和

为师者对学生要温和亲切,,但一味地“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在二者之间把握一个“度”,这就是调和。

比如学生挨了我一顿严厉的批评,一定会感到沮丧,甚至怨恨于我,以至于产生抵触、厌学情绪。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第二天或第三天,找一个恰当的理由,在班里郑重地表扬他。

实在找不到夸他的理由也无妨,学生都很乐意帮老师做事,可以请他做一件有益的事,学生会认为这是对他的信任。更简单的方法是主动找他说话,注意,不是“谈话”,是说话!

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

作者 | 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

来源 |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9月1日打卡

001当日读书的进度

0901 -狗尾巴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P1-P92)

002写读书的感悟(可用清单体、也可自由发挥)

我觉得做事情都是可以找到方法和捷径的,想象中当老师也是如此。看了前五章,作者以自身经历给出了一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方法:

1,老师要做“甘草”,做个好人,做个温和的人,做个有智慧的人。

2,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我喜欢他,通过注意、微笑、动作、掌声、表扬、帮助、爱称、谈话、奖励等来表达。

3,是师非师,是课非课。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少些包办,限制和理性,多些自主、引导和乐趣。

4,童心未泯。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亲近随和,理解和体谅学生,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

5,行无言之教。大德无形,大教无痕,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看到目前,最大的感慨就是,做一个好老师是有方法的,但是没有捷径可走。做“甘草”,是自己人生的长期积淀,而方法和技巧,背后都有一个“情”字在做支撑。叶圣陶先生说“一言一行,都没有消极的倾向,一饮一啄,都要有正当的意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任重道远!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