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录取几率非常大。但前提是要分数过了相应的分数线。
征集志愿是指对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录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试院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的计划。
考生可根据缺额计划在当地招生办填报“征集志愿”,这样使得第一志愿录取时落选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
征集志愿注意:
达到分数要求且未被录取的考生才能填报。这一句话有两个重点:第一是未被录取的考生。已经被高校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征集志愿。第二是分数达到要求,即符合本批录取控制线或降低一定分数,但是否降分要看院校具体要求,一般来说会先征集线上考生。
这得看在哪个省,主要还是根据历年录取排名,并不是自己的高考分数达到录取分数线就能够上榜,还要根据学生们的报考人数多少来判定。举个例子来说,假如大学一本录取分数线是550分,某大学开设的一本专业录取分数也是550分,计划招收大学生人数为1000人。
如果考生想要报考这所大学,且报考该专业的学生人数刚好为1000人或者1000人以下,那么这就意味着,只要报考这所大学都能够被录取。?
扩展资料
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划定,由于条件各异,分数线的分差可能很大,最高与最低相差超过100分。如2004年山东省最低分数线理科为374分,同年青海省最低分数线理科是240分,相差140多分。
无论差距多大,但是各地确定分数线的办法是相同的,都是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依据人数来划定。一般按略多于计划数划定,多数是计划数的1.1-1.2倍,全省考生按考分的高低排下来,排到该人数时的分数,就是当年该省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只有达到该分数的考生才有资格被录取。
一个学校在一个省(市)招生,每年都有差别,有的院校在一个省(市)的分数线可能很高,而在另一个省(市)可能较低。这是由当地考生第一志愿报的多少决定的。考生第一志愿对某一院校报得较多,这个学校录取的分数就高。相反,这个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就要降低些才能完成录取计划。
原来的自主招生就是各大学在高考后独立组织的招生考试,给在招生考试中成绩优异的考生予以降分录取的考试形式。自主招生和高考并不冲突。只是准备材料,准备起来比较繁琐。这个只要家长能够帮忙准备,对学生影响也不大。但是万一自招降分能够用上的话,对学生来说就是太棒了。
参加自主招生首先是递交材料,初审能不能通过就要看高校对学生综合材料的评定。有的高校初审通过率比较高,有的高校初审通过率比较低。有的材料高校认可,有的材料高校不认可。综合起来说奖项高的,容易过初审。成绩好的,容易过初审。自主招生可以说又给部分考生的一次机会。
当然,自主招生是有条件的,对理科生来说,是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奖。如果文科生来说,在英语竞赛作文竞赛中获奖,汉语作文大赛中获奖,发表作品,出版书籍,也是其中的条件。或者在创新方面有潜质,在创新大赛中获奖,有发明创造等等。或者综合成绩优秀,或者单科成绩特别优秀,也是参加自招的条件。
只要孩子有某门学科的特长,可以去着力培养。毕竟自招作为特殊类的高考形式,对于特别人才会开绿灯。如果没有,也不必勉强,不然耗费精力却无收获,甚至影响高考。
不过,现在已经取消自主招生,实行强基计划,自主招生,选拔的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的是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现在,实行强基计划考试院校有哪些呢?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
强基计划招生主要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专业方面,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录取方式上,“强基计划”改变此前自主招生以学生申请材料为依据和“降分录取”的做法,把考生高考成绩作为重要依据,将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根据考生填报志愿,由高到低顺序录取。其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
我就是江苏考生,去年我的分数超过本二线三分,山西师范大学录取分数就是本二线,所以录取希望很大。作为 过来人,如果你已经填志愿了,希望你做好心理准备,大学学习氛围还不错,但是这里的生活环境和我们江苏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如果你被录取,希望在老乡会上见到你啊!呵呵……
首先,在平行志愿这种填报志愿方式中,不能说哪个志愿录取的可能性大不大,主要是看考生填报志愿的顺序,还有要看考生是否选择专业服从调剂,而志愿填报的顺序一般都是“冲,稳,保”。
前几个志愿考生需要按照高考分数以及各高校历年录取分数填报一些相比于自己分数录取希望比较小的好大学,这就是“冲”志愿。
中间几个志愿需要考生填报自己高考分数跟那些高校历年录取线相差不大的学校,这就是“稳”志愿。
后面几个志愿就是填报自己高考分数已经超过那些历年录取线的学校,这就是“保”志愿。
当然以上只是简单的说法,还需要参考历年当地各个层次控制线以及控制线与各个高校录取线之间的线差等因素,填报院校。
其次,平行志愿这种志愿填报方式,不仅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难度,而且还降低了录取风险。
录取规则就是按照考生所填报所有志愿的顺序,从前到后检索,只要考生的分数达到一所院校的提档线,就会被提档,只要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就不会有滑档的结果产生。
如果没有选择服从调剂,恰恰考生所填报的被提档学校下的所有专业均已满额,那么就会滑档,而且考生填报的后面所有院校都不会被检索。考生就只能再参加征集志愿或者下一批次录取工作了。
具体到题主,如果档案已被第一或者第二志愿提档,那么第三志愿以及后面所有志愿都不会被检索,那么第三志愿都没有录取可能性可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