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目录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目录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5-11
  • 发布时间:2024-04-20 15:35:03
整式的运算平行线与相交线变量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共六章,望采纳啦啦啦~话说有知识点整理要不要?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1 同底数幂的乘法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3 同底数幂的除法4 整式的乘法5 平方差公式6 完全平方公式7 整式的除
内容详情

整式的运算

平行线与相交线

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

生活中的轴对称

概率

共六章,望采纳啦啦啦~话说有知识点整理要不要?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1 同底数幂的乘法

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 同底数幂的除法

4 整式的乘法

5 平方差公式

6 完全平方公式

7 整式的除法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 平行线的性质

4 用尺规作角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 三角形

1 认识三角形

2 图形的全等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 用尺规作三角形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四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1 轴对称现象

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 概率初步

1 感受可能性

2 频率的稳定性

3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

综合与实践

⊙ 七巧板

总复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

课程类型:小学数学

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设计教师:米晓莉

日 期:2013.2.10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一、课程目标

项目 细化后的目标叙写

数与代数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1、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花生、数小棒、数豆子”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情境“买铅笔、捉迷藏、快乐的小鸭”等,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图形与几何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1、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学生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统计与概率

数学好玩(分扣子)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综合与实践

数学好玩(填数游戏)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课程内容

单元专题 课文题目 单元学习

重点、难点 学习活动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买铅笔

捉迷藏

快乐的小鸭

开会啦

跳伞表演

美丽的田园

练习一

做个减法表 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多种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难点:熟练并正确的计算十几减几,根据具体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1、利用“买铅笔、捉迷藏”等情境学会计算十几减几。

2、用不同形式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9课时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看一看(一)

看一看(二) 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难点:学生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1、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小兔”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2、辨认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3课时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数花生

数一数

数豆子

谁的红果多

小小养殖场

做个百数表

练习二 重点:熟练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读数、写数;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难点:有规律的数数,100以内数的估计,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1、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100个花生和100根小棒,可以一个一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等。

2、学生估计并正确数出一把豆子的个数。

3、学生比较谁的红果多及小小养殖场中动物的数量。 8课时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认识图形

动手做(一)

动手做(二)

动手做(三)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图形的辨认和图案的欣赏,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图案。

难点:体会“面由体来”,感受图案的组成和美化过程。 1、学生从不同的立体图形中找出平面图形并把找到的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2、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3、学生利用七巧板和所学的平面图形拼出不同的图案。 5课时

整理与复习 我学到了什么

我的成长足迹

重难点:学会梳理所学知识,并根据平时所学提出问题。 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自己整理所学知识。 3课时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小兔请客

采松果

青蛙吃虫子

拔萝卜

收玉米

回收废品

练习三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用竖式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不同算理,会正确计算,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利用“小兔请客、采松果、青蛙吃虫子”等情境学会计算100以内加减法。

2、不同形式口算、笔算练习。 10课时

数学好玩 分扣子

填数游戏 重难点:会用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熟练数出100以内的数。 学生在“分扣子、填数游戏”中学习。 3课时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图书馆

摘苹果

练习四

阅览室

跳绳

练习五 重点:掌握并探索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退位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体会算法多样化,理解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和退位的算理,掌握退位方法,会正确进行计算。 1、利用“图书馆、摘苹果”等情境学会计算100以内加减法。

2、不同形式口算、笔算练习。 10课时

总复习 回顾与交流 重难点:学会梳理所学知识,并根据平时所学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1、学生利用不同形式回顾所学知识,查漏补缺。

2、不同形式的测验。 4课时

三、课程实施

学习活动(内容和实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数学好玩”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具体实施方法:

(一)数与代数:

1.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进行。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歌曲、故事、游戏、猜谜语等活动)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交流。

4.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5.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6、对孩子的进行多鼓励,少批评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图形与几何:实物引入——抽象为模型——给出图形名称——结合实际应用

(三)统计与概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入,实践活动中充分操作,练习中巩固延伸。

(四)综合与实践:创造性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动手动脑发现信息和问题,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查缺补漏巩固延伸。

课程资源实施:

1.教材:教材以及对教材进行的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整。

2.试卷:根据《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编制单元测验。

3.自制: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制作的课件等。

4.班班通:利用班班通的丰富资源,扩充视频、讲座、文字、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扩充信息量。

四、课程评价

学习领域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数与代数

1、学生能否数、读、写100以内的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学生能否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3、能否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否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在日常教学中 对学过的100以内数的数、读、写及比较大小进行检查。

2、日常的练习中考察学生能否正确书写、计算。

3、对于100以内加减法进行口算比赛。

4、期末通过测试,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

图形与几何 1、学生能否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1、联系实际,一定要让学生有亲身体验与感受,更多的利用实物进行观察实验,力求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2、期末通过测试,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

统计与概率 学生能否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熟悉的物体或图形,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类。

综合与实践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中重视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教案七巧板

 在一年级;数学学习阶段,做好每一个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欢迎阅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一)

 一、填一填

 20 30 60

 1、 按顺序写数。

 42 44 46

 2、 猜猜我是谁?

 3、 比大小。

 68○86 47○37 30+25○25+30

 100○88 40+9○49 80-45○83-45

 4、 妈妈买来8个苹果,草莓的个数比苹果多得多。草莓可能有多少个?(请画)

 10个 6个 23个

 5、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56的个位上是( ),十位上是( )。

 6、 100里面有( )个十,100里面有( )个一;7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7、 你认识这些图形吗?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8、 想一想,连一连

 二、直接写得数

 40+28= 57-6= 91+8= 72-5= 8+45= 90-20=

 18-9= 13+60= 30+50= 3+35= 46-40= 52-4=

 三、竖式计算

 46+22= 90-36= 95-78= 43+47=

 四、解决问题

 1、(1)你想买哪两种?需要多少元?

 (2)笑笑买了一个地球仪,付了5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

 2、一年级同学去旅游。第一辆车能坐40人,第二辆车能坐55人。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3、一年级有56人参加游园比赛。在第一轮比赛中,有28人输了,还有多少人没有输掉比赛?(3分)

 4、一双球鞋的价格是72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比一双球鞋的价格便宜了48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是多少元?(2分)

 5、小统计

 小光 小红 小东

 15下 8下 12下

 (1) 在格子里涂一涂。

 小光:

 小红:

 小东:

 (2)( )跳的最多,( )跳的最少。

 (3)他们三人一共跳了( )下。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二)

 一、填一填。(34分)

 1、 3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 10个十是(     ),比最大的两位数多( )。

 3、明明把小棒每10根捆一捆,一共有捆了7捆,还余下1根,明明一共有( )根小棒。

 4、和9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 )。

 5、 如果在个位上添一个珠子,这个数是( )。如果在十位上添一个珠子,这个数是( )。

 6、把64、70、42、9、99按从大到小排列。( > > > > )

 7、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课本宽17(    )  大树高大约10(    )

 8、 30角=(     )元  2元5角=(    )角?

 1张1元换( )张2角。 100厘米=( )米

 9、铅笔长( )厘米。

 10、 买一把尺子8角钱,小明拿了2元钱,买一把尺子,应找回(   )元(   )角。

 11、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2、 找规律,填一填。

 (1)40、(  )、36、34、(  )。

 (2)70、75、(  )、85、(  )。

 (3) (一组即可)

 13、数一数,填一填。

 (1) 七巧板上1号图是( )形,5号图是( )形,3号图是( )形。( )号图和( )号图完全一样。

 (2)七巧板上共有( )种图形。

 (3)三角形有( )个,平行四边形有( )个。

 2、量一量,填一填。

 二、连一连(10)

 1、连线

 100 32 50

 2、连线

 45 54 65 5

 3、连线

 三、比一比(6分)

 1、在( )里填上?>?、? <?、?=?。

 5元( )60角 5元( )4元9角

 40厘米( )75厘米 1米( )50厘米

 36+4( )40 80( )82-7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4分)

 20+50=   37+6=    70+16=   91-80=

 12-9=    4+7=    57-40=    45-3=

 三、列竖式计算。(12分)

 15+72=         84-61=         80-11-28=

 45+28=         50-38=         73-18+26=

 五、解决问题。(34分)

 (1)小林收了多少节?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20节 48节 23节

 (2)小红和小丽一共收了多少节?

 (3)小红比小林少收多少节?

 (1)台灯的价钱比书包贵多少元钱?

 (2)付50元买台灯,应找回多少元钱?

 (3)如果要买台灯和书包,10元一张的钱至少要带( )张。

 买完后还剩下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光明小学利用暑假培养三至六年学生的读书习惯,要求六年级同学暑假期间至少读10本书,往下每年级依次少2本,小伟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暑假一共要读多少本书?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三)

 一、填一填。

 (1)按顺序填数。

 (2)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3)5个十和9个一是( )。

 (4)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6,这个数是( )。

 (5)80里面有( )个十。 100个一是( )。

 (6)3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7)10个十组成的数是( )。

 (8)56的十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个位上的数字是( ),表示( )个( )。

 (9)一个数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

 (10)67的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11)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二、看数画珠子。

 三、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1.白兔比黑兔少得多。 ( )

 2.黑兔比灰兔多得多。 ( )

 3.灰兔比白兔多得多。 ( )

 4.灰兔比黑兔多一些。 ( )

 5.黑兔与灰兔差不多。 ( )

 四、画一画。在点子格上画一个 和△。

 五、认一认,填一填,

 1.三角形有( )个。

 2.正方形有( )个。

 3.长方形有( )个。

 4.圆有( )个。

 六、看图解决问题。

 1.大兔子和小兔子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

 = (个)

 2.小兔子比大兔子少采了多少个蘑菇?

 = (个)

 七、看图提出?三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兔比马多8只 马有5只 鱼比兔少3只

 你的数学问题:

 ① ;列式: ;

 ② ;列式: ;

 ③ ;列式: ;

七巧板有几种图形组成一年级

文章导读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游戏,顾名思义,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一年级教案七巧板,供您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数学教案-有趣的七巧板。

2. 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具学具:

1. 教师准备:七巧板一套,民族音乐磁带一盒。

2. 学生准备:一人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师引入: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七巧板)

你们玩过七巧板吗?

师:七巧板游戏是我们老祖先的一项卓越的创造。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正方形,6人拼成六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七巧板在世界上有“东方魔板”之称,风靡全世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玩“有趣的七巧板”。

活动一:赏一赏

1. 师:下面请小朋友观赏几幅由七巧板拼成的图形。

(1)出示一艘帆船并介绍:这是一艘由七巧板拼成的乘风破浪的帆船,它是1994年由香港承办的第3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会标。

(2)出示一棵老树、一只乌鸦、一座桥、一间房屋,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有趣的七巧板》。问:看到这几幅图,你能联想到什么?

(一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 师:这些都是用七巧板拼出来的,请小朋友任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拼一拼。

3.全班交流。选派几人到黑板上来展示自己的拼法。

活动二:试一试

1.请小朋友用自己手中的七巧板拼出正方形。

要求:先自己拼,再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拼摆,师巡视,有困难的加以指导。

2.全班交流。选派一人到黑板上来展示自己组的拼法。

3. 小结:我们在拼摆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几何图形互相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拼摆得又对又快。

活动三:猜一猜

1.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形的阴影,谁能猜出来它们分别是什么?

(出示:①帽子 ②小猫)

2.请每个小组选择好一个阴影,共同合作完成。

3.全班交流。各组选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展示自己的拼法。

活动四:想一想(异想天开)

1. 师:刚才,小朋友摆得真不错,接下来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异想天开说一说。

老师也拼摆了各种图案,请小朋友观察他们像什么,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再交流。

活动五:赛一赛

1.师:下面,我们来开展一次智力拼图比赛,比一比谁拼的图最有创意,最与众不同。

要求:拼出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形,拼得快的同学可以去参观别人的作品,取长补短,或者给别人的创作提一点意见,供人参考。

2. 全班交流。(作品展示)

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活动,你觉得七巧板怎么样?你有什么收获?

感兴趣的小朋友下课后可以把你拼出的图案画下来。

一年级七巧板有三种图形组成。

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形三角形、一块中形三角形和两块大形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顾名思义,是由七块板组成的。[1]而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

也可以是一些中、英文字母。七巧板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

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在18世纪,七巧板流传到了国外。李约瑟说它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国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一部《七巧新谱》。

相关历史:

七巧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在18世纪,七巧板流传到了国外。李约瑟说它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国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一部《七巧新谱》。

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特竟用象牙精制了一副七巧板。法国拿破仑在流放生活中也曾用七巧板作为消遣游戏。谁能想象到七巧板居然会跟拿破仑·波拿巴、亚当、杜雷、爱伦坡特以及卡洛尔等人****?实际上他们全都是七巧板的狂热爱好者。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