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的,因为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小孩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应该就可以上了。(但是让小孩上幼儿园可以更早接触团体生活,对他是一种锻炼。所以建议小孩还是读一下幼儿园比较好。)
2、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有些地区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3、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十七世纪初,这种学校逐渐增多,成为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欧洲各国和日本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也相继成立。现代学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留日学生引入中国的。
4、初小是指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教育阶段。读完四年级合格者,取得“初小”学历。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欠发达地区才普遍建立初级小学。不少地区的农村学校是“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个教室、一个班级”初级小学复式班。一名教师包揽了4个年级、所有课程。初小教育对于扫除文盲运动有重大意义。
5、高小全称为“高级小学”。小学五年级、六年级被称为“高年级”。读完高年级合格者,取得高小学历。1949年之前,中国的高级小学并不普遍。
可以直接上小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或者县级人民**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小学是义务教育,幼儿园是非义务教育,无论是否上过幼儿园,符合条件的都会有学上。但建议还是让孩子上幼儿园,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些对孩子情商的培养是及其重要的。普通农村,大部分孩子没有上幼儿园,6岁直接读小学的。
扩展资料:
根据市教育局相关入学规定,各区(市)县要根据适龄儿童人数、学校分布情况,结合新建小区、街道和人口变动等因素,对各学校服务范围内的适龄儿童进行摸底统计,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其中,对于入学年龄,也要求是当年8月31日当天及以前满6岁。
对于家长的热议,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6岁入学一直都是“硬杠杆”。
如果按照家长适度调整的说法,实施过程中依然困难重重,“9月1日满6岁的可以,那么9月11日可不可以呢,这个时间差距上很难说,所以目前依然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不少小学也表示,通常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建议小孩再读一年幼儿园。
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审议通过,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中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印发,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中新网-孩子差2天满6岁不能上小学 家长:再等1年耗不起
中新网-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 从“有学上”到
小孩子不愿上学,通常情况是孩子在上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她自己没法解决的问题,或者遇到什么事情自己不知道如何处理,因而产生畏难情绪。
解决办法,与孩子好好沟通,每天问一问。在学校遇到了什么情况,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遇到了什么情况没有办法解决,我帮你出出主意。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例如:ASD或过动症的孩子,可以思考使用影子老师,协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
家长还可以提前预料出孩子上学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和麻烦,提前与他讨论一下,在思想上、心理上给他一个预案,如果孩子遇到每个问题,每个场景心里都有一个预案在等着,他自然可以得心应手地处理这些问题,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增强了,自然就容易,或者说是愿意上学了。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上下课、上厕所、吃饭、回答老师的提问、打扫班级卫生等等,一系列事儿都需要他从头学起,家长要耐心一些,多问问,多关心,多出主意。
有时孩子的逃避或抗拒是来自不知道可以怎么做,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可行的解决方法。
用绘本故事、孩子喜欢的卡通或动漫人物或爸妈生活经验和孩子讨论他们对上学的感受及恐惧,和当他们害怕担忧时,可以做些什么事,帮助降低他们的负面情绪。
强调上学的正向经验,例如可以和喜欢的同学一起玩或是孩子感兴趣的新事物学习之类的。
和学校老师讨论孩子的状况,或向学校心理谘询师(若有)寻求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