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关于沈阳航天航空大学!

关于沈阳航天航空大学!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5-10
  • 发布时间:2024-04-16 22:50:05
苏联心理学家别列戈沃伊等人将载人航天科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解决飞往太空的技术装置问题。第二个时期,解决生物学问题。第三个时期,解决心理学问题。虽然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因航天中的不良心理反应而引起明显功能损害和任务损害的报道
内容详情

苏联心理学家别列戈沃伊等人将载人航天科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解决飞往太空的技术装置问题。第二个时期,解决生物学问题。第三个时期,解决心理学问题。虽然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因航天中的不良心理反应而引起明显功能损害和任务损害的报道,但美、苏航天领域的大量科学文献和轶事信息均记载着许多不利的心理反应。因此一些专家相信,随着载人航天时间的延长,飞行任务的日益复杂,相对常规的飞行以及乘员的增多和异质性等因素,可能产生相当大的心理应激和导致目前无法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或危

及生命安全与飞行任务的完成。而且有些心理应激可能是致命的,英国的苏联空间活动分析专家曾认为几名苏联航天学员已在训练期间死于这种心理应激。本文就载人航天和地面模拟研究中发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航天中的心理应激和激源

应激是一个普遍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许多学者从医学、生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少研究,因为应激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关专家认为,人类疾病一半以上与应激有关。一些文献估计,在西方社会普遍流行的所有疾病中,约75%~90%的疾病与应激有关。对于应激的概念自1936年提出后有很大发展,观点各异,大致可归纳为三类:(l)应激是机体对有害**的反应,这是有的学派从反应角度对应激的研究;(2)应激是有害环境对机体的**,这是心理学界从**角度,重点是心理社会**对应激的研究;(3)应激是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是比较综合的应激相互作用理论。按此理论观点,心理应激的概念是个体察知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所表现的心身紧张状态。这里的“察知”是强调个人的认知评价,“需求”是包括生理方面的,也包括心理社会方面的应激**因素,“能力”是指个体内部的、外部的资源(如个体特征、应对能力、社会支持),心身紧张状态是应激的结果或反应。在航天环境下,应激是多方面的,就其激源来说可分为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和人际的四类。所谓激源是指对机体构成威胁的任何**,统称为激源。有关物理的激源有失重、微重力、加速度、温度变化、辐射、磁场、环境噪声、光照、仪表显示、舱内大气、食物和废物排放等;生理因素有生理节律改变、体液转移、肌肉废用、骨质脱钙等;心理因素有隔离、狭小空间限制、独处、与家人朋友的别离、职业动机、时间有限或不足、自由时间的利用、感觉输入减少、感觉输入增加、担心设备失灵、危险的或紧急的事件、单调的与极度的活动交替等;人际因素有人际磨擦、乘员的异质性、乘员规模、文化与性别的差异、性格冲突、国籍以及领导关系等。

航天对航天员的心理影响和精神医学问题

隔离对航天员心理的影响 隔离是指其身体与社会环境相分开的意思,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一个小群体。隔离可以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重要激源。隔离意味着与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普遍别离,各种关系的丧失,在地球上曾担任的角色的丧失,友情和尊重的丧失等。喷气机驾驶员在离开地面时曾体验到这种别离反应,有人抑郁,有人欣快,也有人未受影响。波兰的一份研究表明,约35%的飞行员诉说有孤独感和离开地面的不愉快反应,还有其它如心神不安、紧张、缺乏自信、害怕驾机出现误差、幻觉和失定向等情绪反应。

在空间探索的初期,隔离或感觉剥夺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许多地面模拟研究(如南北极科学探险,核潜艇、海底实验室执行任务以及航天模拟器实验等)的结果表明,人对隔离的反应,不同的研究结果虽有差别,但有很一致的症状:如厌烦、焦虑、睡眠障碍、躯体症状、时间和空间的定向障碍、愤怒以及工作效率降低等。有人将航天中的反应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航天员适应航天新环境的第2~6周,这一阶段中,心理支持小组要优先帮助航天员减轻新环境带来的影响,帮助他们按日程进行活动。第二阶段为航天的其余时间,该期被 称为“剥夺效应”期,这种效应是由隔离、单调和缺乏**(例如缺少社会接触、乏味的工作)引起的。有人认为长期航天中的最大心理问题——“衰弱”(Asthenia)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其早期症状是过度敏感、情绪不稳定、易怒、乏力、睡眠障碍、食欲差和抑郁等。因此心理支持小组的基本目的是让航天员通过与地球上的家人、朋友的视听通讯和来访航天员带来礼品、纪念品等活动来控制单调的生活和可能发生的思乡玻联盟T-14航天员瓦休提金因焦虑、食欲差、睡眠不好,整天呆在床上不干工作达半月多,情况未见好转而提前返回地面。

时间知觉时 间知觉是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对它的反映、判断和估计却有个体差异。在航天时,失去了地面上习惯的时间信息,又受航天诸因素的影响,正确了解航天员的时间知觉特点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航天的成功与按航天的日程表操作和对紧急事件的快速决策处理能力等有关。一些美苏航天员曾主诉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航天日程表安排的活动。这种使航天员在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工作的现象被称为“时间压缩”。美国天空实验室在三次进行选择作业时,都出现过这种情况。例如第三次天空实验室飞行中,航天员的几次实验时间都落在预定日程时间表之后,并开始出现错误,还导致了航天员和地面控制人员间的意见不合;又如1985年发现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在飞行中对短时间的时间估计出现过长估计的情况,而对8、12、16秒这样长时间的估计则没有明显的影响。航天员季托夫对再现长时间间隔的实验结果也如此。关于造成时间压缩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超心理负荷、信息过载和数据不足以作出推理、判断和决策的认知过程等因素有关。

超常体验 一些美苏航天员都曾有超常体验的记载,如对地球的美好和宇宙的浩瀚有敬畏感和谦卑感。1977~1978年,礼炮6号的飞行中,一名航天员因对美丽宇宙的神往,决定作一次未授权核准的出舱活动,想看看地球和空间站周围的外部环境。他穿好了宇航服,当他离开空间站之前,忘了系上安全带,并发现自己飘浮在空间,幸运的是他的同伴在他出舱口时抓住了他的脚,避免了悲剧的发生。这一事实说明一个经过严格训练、有纪律的航天员可因外层空间而入迷,他屈从于他的冲动和忽视了一切警惕。同样,天空实验室的一名航天员也曾离开工作台,想更好地观看地球景色,导致了天空实验室陀螺系统的扰乱。在水星计划中,一名航天员浪费了有限的燃料去拍摄未经核准的日落风景照片,其后果是限制了飞船的演习和机动性。这种低燃料状态使 NASA工程师们大为震惊,因安全返回的误差已降到不足的水平。另外,如阿波罗15号航天员体验到宗教信仰的转变,而有的航天员则体验到空幻感和与地球分离的感觉,这与喷气机飞行员在单调的高空条件下报告“断绝关系”现象相似。这种超常体验尚需进一步全面研究,因它可干扰、危及航天任务的完成。

睡眠障碍 主要有睡眠困难、睡眠质量差、睡眠周期改变和失眠等。睡眠困难在任何时候都可发生,可能与物理的或生理的激源如舱内噪音或昼夜节律改变有关,也可与对飞行任务的开始或结束的期待或兴奋的心理过程有关,还可能与其他心理的和人际激源有关。当工作与休息周期、居住舱内噪声、光照等条件改进时,飞行中睡眠可以得到相应的改善。双子星座7号航天员曾在飞行期间记录过55小时的脑电图,在飞行的第一个晚上,睡得很差,第二晚就回到正常的睡眠周期,他们都感到很疲劳,每晚平均只睡5.3小时。在对潜艇和南极考察的研究中也发现最初睡眠很差,以后逐渐回到正常。有人在对一项南极考察研究中观察到三期睡眠减少,第四期睡眠消失,有严重失眠的人曾称为极地“大眼”。

心身症状和精神病问题 严重的焦虑、抑郁和精神病反应在航天中还未见报道,但在地面模拟研究中有描述,例如有人发现南极的海军人员(3%) 较停留在其他地方的人员易患精神病(1%),一份北极星潜艇的巡航报告指出,焦虑、抑郁和精神病反应为5%。对美国5个南极站的越冬人员研究表明,虽没有发现因精神病而住院的情况,但有明显的行为问题。如在某考察站焦虑的发生率头4个月为3次,中间4个月增加到8次,最后4个月为19次;猜疑情况分别是0、7 、16次,不合作分别是1、2和13次。作为空间站模拟的核潜艇实验研究表明,有1.2 %的人因有精神病危险而取消资格,就症状百分率而言,50%的人有焦虑,30%有人际关系问题,29%为抑郁,25%为睡眠障碍问题。阿波罗11号的一个航天员体验到返回地球后的抑郁和婚姻问题,需要精神干预,阿波罗航天员奥尔德林在登月回来不久,长期陷入沮丧中,两年后进入了空军医院的精神科。美国航空航天医学院进行36小时轨道飞行模拟实验时,一名被试人员因严重焦虑,不能耐受实验而在8小时后终止实验,另有一名被试人员,在模拟飞行22小时后,突然喊叫着火了,他相信看到了火焰,闻到了烟味,但他不能消除对事实上并不存在火的疑虑,飞行不得不终止。

动机问题 载人飞行中曾数次出现过动机丧失的现象。最明显的是阿波罗13号乘员组在事故发生后的即刻反应,地面人员和飞行乘员组曾几次丧失对生还的希望。如果那次飞行更复杂,乘员再丧失信心,后果不堪设想。职业动机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航天事业上,也可在心身健康方面反映出来,南极考察研究发现海军工作人员较民间的科学家在长期越冬中有更多的症状困扰,如海军工作人员失眠增加28%,敌意增加39%,抑郁增加15%,而民间科学家失眠仅4%,敌意为21%,抑郁减少了2%,其原因是科学家的动机是与工作有关,科学家要忙于做实验,书写实验报告,而海军工作人员越冬季节无事可做,这种情况与航天有相似之处。航天驾驶员与载荷科学家的职业动机是不同的。但他们又必须在单调的常规的工作条件下一起工作和相互作用。因此保障和维持良好的动机是十分重要的。

航天员的相容性问题

对于航天活动来说,一般不可能是一个人单独完成,即使由一个人在宇宙中飞行,但还必须与地面控制人员、指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密切配合,更何况多数的航天活动都是有2人以上的乘员组实现的。因此,航天员的相容性问题十分重要,正如礼炮-7号的一位航天员所说的那样:“在飞行期间最困难的事情是与地面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在乘员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一旦关系破裂,飞行将变得更困难”。

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紧张在载人航天或地面模拟环境下均有发生,许多因素如乘员的异质性、乘员的人数、文化背景、种族、国别和性别等都可影响人际关系。双子星座-7号,阿波罗9、13号,天空实验室?4号,礼炮7 号等航天员都有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紧张问题,如天空实验室4号的乘员飞行不久就变得容易激怒,并逐步上升到彼此间持续的不愉快,还和地面控制中心的人员产生不和。在飞行中期,所有乘员曾坚持全天放假不工作来解决他们之间的敌意,这种坚决的主张以后被NASA当局的高级官员称为“反叛”。阿波罗9号航天员虽然也显示出惊人的好战性,但他们还能克服他们之间的冲突,所以飞行末期仅留下紧张的意识,一位体验到人际冲突的航天员曾预言:“未来飞行的时间越长、乘员越多,人际紧张、敌意将更多。”苏联航天员在训练中也曾发生过敌对行为,虽然还没有发生斗殴,但这种不良的心理发展已需要心理支持小组予以慎重处理。礼炮-7号两名航天员在211 天飞行中也偶有人际关系紧张问题。他们承认必须“克服心理困难”,并主张长期飞行时应作更多心理准备。

人际关系剥夺 人际关系剥夺是航天和地面模拟环境下人相互作用的另一表现,即因人少,身处隔离的狭小空间而孤独寂寞以至不能形成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如礼炮号及和平号航天站的飞行中均发现过人际关系剥夺的现象,在礼炮6号飞行中,留在航天站上的航天员殷切盼望访问航天员的到来,当访问飞行因发动机点火出现故障,访问航天员还未登上航天站就被命令返回地面,致使这次访问中途夭折时,留在航天站上的航天员就产生抑郁情绪。这是孤独寂寞或人际关系剥夺的一种症状。在礼炮7号飞行中,一名航天员也因与家人分隔而感到悲伤,这也是人际关系剥夺的表现。

渲泄 狭小航天环境下乘员有将怒气转泄于外部人员的倾向,因为对远离自己的人(如地面的控制、指挥人员)发脾气比对周围的人发脾气要安全。如1983年12月航天飞机空间实验室上载荷专家对地面控制人员发火,天空实验室4 号的航天员也有类似情况,1985年礼炮号185天飞行中,航天员也因和地面人员恼怒而终止了2天的无线电、电视通讯。又如,德国航天员克雷蒂安在和平号飞行中,要进行一系列生理功能测试,测试时需安装一些仪器,这位航天员抱怨实验太复杂。他在飞行报告中说,他要花费2.5小时来安装这些仪器,复杂的实验使人完全和实验动物一样,如果和平号上的窗开着,他将把这些仪器扔到太空中去。

结 束 语

随着航天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飞行时间越来越长,乘员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复杂,心理问题将越发突出,航天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也将逐步建立、形成和发展起来。大量的航天心理问题,例如长期航天中如何保证和维持航天员的良好动机和相容性;长期飞行中航天员心理状态的监测方法,心理应激缓解技术和心理支持保障;适于长期飞行航天员选拔训练的方法和标准;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的再适应和心理康复,以及航天环境下心理现象的机理探讨等问题,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需深入研究和解决,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开发利用空间,造福于人类。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怎么样?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有哪些专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最受欢迎的专业有哪些?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拥有优质的教学条件和科研设施,其所开设的专业也十分多样,以下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专业以及最受欢迎的专业:

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专业

1、航空航天类:航空航天技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控制与诊断工程、航空宇航技术、航空宇航管理、航空宇航航务、航空宇航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宇航航空电子技术、航空宇航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航空宇航航空航天工程、航空宇航航空航天物理、航空宇航航空航天控制、航空宇航航空航天发动机、航空宇航航空航天结构力学、航空宇航航空航天材料、航空宇航航空航天仿真技术、航空宇航航空航天系统工程、航空宇航航空航天设计与结构、航空宇航航空航天仪表、航空宇航航空航天环境与生命保障、航空宇航航空航天自动化、航空宇航航空航天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宇航航空航天空中安全管理、航空宇航航空航天航空电子技术、航空宇航航空航天航空信息技术等。

2、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环境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

3、经济类: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经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投资学、税收学、企业管理、国际商务等。

4、理学类: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科学等。

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最受欢迎的专业

1、航空航天类:航空航天技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控制与诊断工程、航空宇航技术、航空宇航管理、航空宇航航务、航空宇航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宇航航空电子技术、航空宇航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航空宇航航空航天工程等。

2、工程类: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3、经济类: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等。

4、理学类: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沈阳航天航空大学就业怎么样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创办于1983年,是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之后第2个设立的安全工程专业,是国防科工委确定的19个重点建设的军工特色本科专业之一。2002年被确定为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科工人[2002]536号),2007年获得国家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教高函[2007]25号),2008年被批准为“十一五”重点建设的国防特色重点专业(科工人2008158号)。1999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面向辽宁省一本招生。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安全工程专业以鲜明的专业特色、科学的课程设置和严格的教学管理为以航空工业为主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了近2000多名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较高,在国内安全界具有极好的社会影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非常好就业,毕业生出来非常好找工作。

沈阳航天航空大学简介: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简称“沈航”,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包含工、理、文、经、管等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辽宁省人民**三方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人民**共建高校,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1730.8亩,建筑面积82.9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9.3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69亿元,图书馆入藏纸质、电子图书共计210万余册;下设25个教学、科研单位,有51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1060人,各类在校学生20000余人。

截至2023年4月,学校下设25个教学、科研单位,有51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艺等学科协调发展。学校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1060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8.7%。

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9人,国家级人才称号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各类省级人才称号116人,8人入围全世界顶尖科学家榜单。有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6个。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