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丞相什么官

丞相什么官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5-10
  • 发布时间:2024-03-07 22:25:03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丞相什么官”的文章,大家来看看吧!丞相是什么官大官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的
内容详情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丞相什么官”的文章,大家来看看吧!

丞相是什么官

大官

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於《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他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神宗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徽宗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高宗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孝宗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不常设,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於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故常改变其名称权责,方便皇帝施政。

宰相下面是什么官

这是三国时期的,作参考
文臣官职:
【一品】
丞相:可分设左右
三公:大司马(太尉)、(大)司徒、(大)司空
【二品】(九卿)
卫尉
太常
太仆
廷尉
宗正
少府
光禄勋
大司农
大鸿胪
【三品】
侍郎(尚书郎)
侍中
中书令
大尚书
大长秋
执金吾
京北尹
右扶风
左冯翊
【四品】(九卿辅官)
卫尉丞
太常丞
太仆丞
廷尉丞
宗正丞
少府丞
光禄勋丞
大司农丞
大鸿胪丞
【五品】
御史大夫
御史中丞
丞相主薄
丞相长史
光禄大夫
中散大夫
谏议大夫
礼官大夫
黄门侍郎
从事中郎
【六品】
议郎
郡史
赞飨
食监
祭酒
御史员
右都侯
左都侯
左仆射
右仆射
【七品】(五史五掾)
左长史
右长史
侍御史
丞相史
廷尉史
[从]
五官掾
东曹掾
西曹掾
文学掾
太常掾
【八品】(十辅丞)
太史丞
太乐丞
太祝丞
太卜丞
太医丞
[从]
中书丞
符节丞
尚书丞
明堂丞
灵台丞
【九品】
县尉
县丞
县史
县长
县令
钟官
导官
主事
御府
尚方
[从]
议曹,主谋议事
辞曹,主评讼事
奏曹,主章奏事
决曹,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计事
户曹,主民户祭祀农桑事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仓曹,主仓谷事
金曹,主钱币盐铁事
侍曹,主通报事

※文臣除一品4(5)位、九品20位外,四品以上9位,以下10位

武将官职
【一品】
大将军
大都督
[从]
左都督
右都督
卫将军
【二品】
骠骑大将军
车骑大将军
中军大将军
抚军大将军
[从]
辅国将军
镇国将军
辅军将军
镇军将军
【三品】
前将军
左将军
右将军
后将军
【四品】
征东将军
征南将军
征西将军
征北将军
[从]
镇东将军
镇北将军
镇南将军
镇西将军
【五品】
安南将军
安东将军
安北将军
安西将军
[从]
平东将军
平南将军
平北将军
平西将军
【六品】
军师将军:掌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决断。荀攸、朱然、诸葛亮曾为。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高级将军名号。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并掌禁兵。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高级将军名号。与领军同时置,掌禁兵。
都护将军(都护):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从]
伏波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七品】
羽林郎将    
立武郎将 
立节郎将 
绥南郎将
五官郎将
左中郎将
右中郎将
虎贲郎将
[从]
偏将军
裨将军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
帐下督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
【八品】(汉武八校尉)
长水校尉
掌长水宣曲胡骑。
屯骑校尉
掌屯骑。
越骑校尉
掌越骑。
步兵校尉
掌上林苑门屯兵。
射声校尉
掌待诏射声士。
中垒校尉
掌中垒。
胡骑校尉
掌池阳胡骑。
虎贲校尉
掌轻车。
[从](西园八校尉)
典军校尉
上军校尉
中军校尉
下军校尉
左军校尉
右军校尉
助军左校尉
助军右校尉
【九品】
谒者仆射(大谒者):谒者之长
宾赞谒者:主宾赞受事
监冶谒者:掌管冶铁的专官
郎中谒者:郎中令属官
中宫谒者:大长秋属官
给事谒者:少府属官
通事谒者:使者
中书谒者:掌引见臣下,传达使命
持书谒者:侍御史辅官
持节谒者:掌符节
[从]
都尉:总领佐守典武职甲卒
郡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散骑
黄门:司农属官
武库:执金吾属官
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
督邮:掌管督察纠举、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若卢:主藏兵器
卫士:主警卫

太师和丞相哪个官大

按官头衔来说太师比丞相的官更大。

但是太师一般都是功臣、重臣加封的头衔,作为皇恩的最高恩典以示恩宠,并无实权,而丞相在不同朝代其权力是不一样的,在三国以前,丞相是相邦的副手。三国之后,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盯漏臣,权倾朝野。

太师除了加封重臣头衔,太子的老师也称之为“太师”。而在元史、明史的记载中,太师属于正一品官,太子太师则凯枣烂是从一品。

太师和丞相的来历:

根据史料记载,太师起源于商朝,殷纣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姜太公为太师。是古代三公之首,是为了对重臣的恩宠加封的头衔,无实际权力。

太师在秦朝时废除,但在汉时有恢复,到了晋朝为了避讳司马师而改为“太宰”,后周又称“三公”,隋朝又改回“三师”,唐朝延续“三师”之称。

丞相的出现,最早应该在先秦时期。但是那个时候的丞相官位还不是一人之下的官位。三国时期,曹操把丞相这个官的权力推向了顶峰,名为相实际权力已为帝了。

丞岩清相在秦的出现到明朝的废除,历经1600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丞相在各个朝代也是断断续续地设立,真正有丞相这个职位的时间十分短暂。累加起来也估计也就几百年。

本文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相信大家阅读完本文,可以更好的了解关于“丞相什么官”方面的内容。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