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得到真正的友谊
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常常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比如:渴望得到一种儿心爱的东西;渴望有一位好朋友;渴望父母师长的关爱和理解。而我渴望的,是十分珍贵的----友谊。
许多人一定会问我,这是为什么?我应该有许许多多的朋友才对。其实我一二年级的时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后来我才发现:有些同学表面上和我很要好,可实际上却不是。
于是,我的朋友圈缩小了一半儿还多,我却不以为然。到了现在,我真正的朋友只剩下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了。我感到有些孤独了,便开始回想自己以前做事儿的态度了。
我知道了自己的性格:做事儿有些鲁莽,经常发脾气,并且不计后果地发脾气。我这才知道同学为什么疏远我。其实我也是有苦衷的啊!我一般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是就有些没事找事的同学故意找我的事。再一再二不再三。我总不能被这些同学当成玩具吧!因此我才发脾气,一时的冲动,是同学们疏远了我。
其实,我也有好的一面:经常带糖分给大家;和朋友们互帮互助;经常给别的同学讲题………等等,可都被别人忽略了!
有不少优点却没有很多朋友,这是一件多么令人苦恼的事!
我渴望得到真正的友谊,抛弃虚假的友谊!
我渴望得到真正的友谊,他会使人得到温暖!
我渴望得到真正的友谊;他是朋友之间重要的东西!
我渴望得到真正的友谊;他是链接心与心的纽带!
我渴望得到真正的友谊;因为它构成了一个生命,他是一个人生命的全部!
(1)提供新的情感寄托。个体进入青年期,随着与父母情感和家庭依恋的逐渐淡化,于是就把情感能量慢慢转移到同龄人的交往之中。
可以说,友谊就是青年摆脱家庭依赖后的新的情感寄托。他们力求在知心朋友中,得到同情、理解与支持。特别是当自己在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中,碰到各种困难、挫折,甚至是严重打击时,更渴望能从真挚、纯洁的友谊中得到最大的安抚和慰藉。这种要求总是可以如愿以偿,所以,身处徨、苦闷和逆境中的青年特别渴望友谊。
(2)促进自我发展。青年友谊一般总是发生在与自己的“理想自我”十分接近的朋友之间。
一方面,青年把理想形象无意中投射到朋友身上,使其成为自己“见贤思齐”的榜样;另一方面,青年又会以朋友为镜来对照自己、解剖自己,甚至塑造自己。可以说,青年们往往就是在这种相互激励、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之中而获得发展与提高的。正如日本心理学家津留宏所指出的:“这样的朋友关系,相互影响是极大的。恐怕一生中在人格上受朋友影响最大的时期,就是这个时期。”
(3)加深对人类的美好情感。
在人类情感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情感如亲情、爱情、师生情、友情等,才算得上是纯洁的、真挚的,甚至是无私的。
友情即友谊的情感。它完全摆脱了任何的血缘关系或利害关系,是人类美好心灵的体现。一个沐浴在此种友谊感氛围中的青年,他就总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从而对人世产生积极的向往、乐观的追求;反之,一个失去了友谊的或从未体验到任何友谊的青年,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凄凄惨惨戚戚”的,从而对世人产生冷漠感,甚至滋生悲观厌世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