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语文学科显得尤为重要。一二年级只是字词句的学习,到了三年级增加了作文。以下是学好三年级语文的一些方法。
一、积少成多聚塔成沙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碎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
二、回忆内容促进记忆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面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
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磨刀不误砍柴工
做习题时,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师讲的例题是什么意思或先看书,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弄懂后,再做习题。这样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五、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求教别人,独立思考是把死知识变为自己东西的最有效方法。
六、加强背诵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的体操。适当背诵一些有价值的材料,犹如常做体操增强体力一样,可以增强记忆力。重复的**可以帮助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
《我们的学校》原文内容如下: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门前,翠竹掩蔽;屋后,欢跳着山溪……
山溪里,飘着歌声。
竹林间,荡着笑语。
当清脆的上课**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我们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成长在学校里。
一阵春风吹进竹林。青青的竹子,干壮叶密;春笋破土,拔地而起。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
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
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扩展资料
《我们的学校》,作者李先秋,自幼擅长写作,高中时期作文一直被学校语文作文课教学范本,高中自办校报,坚持每周出版一期,从不间断,成为学校文学爱好者课外喜爱读物之一。
《我们的学校》选录在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1课作为课文,选作教材时稍有改动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 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内容二:教学分析与处理。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内容三: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内容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提供信息点拔启发。
第一,词汇积累,不在于记忆,而在于认知
但是词汇积累的目的性,很多家长是不理解的。家长眼里的词汇积累是背默词汇,是记住。
实际上,词汇积累,是让孩子把词语和外界一一对应,然后为之后用词语搭建一道桥梁,去认识世界,以及表达自我。
如何用词语对应世界中的一切,这个是核心。
比如苹果这个词汇和苹果实物,如果在没有见过苹果的情况下,硬要三年级孩子学词汇。他背默过了,之后在表达里也不会用它。即使有孩子硬背下来,这个链接没有建立,之后也没法用于理解和表达。
三年级课本上的词语类型,偏向和这个年纪的孩子生活相关,在内容上,大部分是形象的,具体的,很少有抽象的词汇。
第二,句子的秩序和文章的层次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孩子读文章找不出层次,写作文没有段落和句序。很多家长很头疼这个,认为是练习少,然后硬逼着孩子背作文,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很简单,小孩能背文章来吸收转化,前提是他能理解,内化,联系自己经验,转述表达。
第三,以上的认知层面内容,要固化在习惯培育和阅读中
孩子听说读写的习惯,特别是课内阅读动笔读文的习惯,这是要培养,读文章,读题目得有痕迹。圈点勾画得到位。指读的毛病得戒掉。
表达上,家长一定在生活里观察和培育孩子的词语丰富性和表达方式,要以鼓励方式,而非批评方式来建立孩子表达的秩序。
比如,他描述粗糙,但是很善于说感觉,你不要批评孩子的描述,要夸奖感觉的这部分,然后反向让孩子的描述细节。
鼓励不是哄骗,是建立一个积极的外部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