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中国高考制度开始于什么时候

中国高考制度开始于什么时候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5-10
  • 发布时间:2024-02-01 18:52:02
1905年。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我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
内容详情

1905年。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我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10月21日,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考试分为文史与理工两科,文史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历史和地理),理工类科目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物理和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要加试外语。

1981年,英语列入考试科目,以30%成绩计入总分或者参考,另外在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学科,文6理7模式形成,直到1994年。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填报时可以自由选择,一般选择为英语)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扩展资料:

高考改革

从分科到招生变革

从1977年到2014年,国家高考历经多次改革。

1972年到1976年,大学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7年:9月,教育部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高考,以统考、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决定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来自河南延津县的刘震云,就是在1978年以河南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了北京大学。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油田、矿区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1983年,英语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后来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

1994年:高考实行了“3+2”的方案,考生必须考语文、数学、英语,理科加考物理、化学;文科加考政治、历史。同时在招生方面实行了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招少数自费生三种招生办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按大类招生的利与弊 什么是大类招生

一般会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进行分流。

专业分流是什么?

这种专业是指大类招生的专业,即在大一的时候大类培养,两个专业上相同的课程,一般是在大二的时候分成具体的专业,再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这种专业一般会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进行分流。首先,学生进行报志愿过程,这个报志愿与高考之后报志愿的情况不同,一般选择的范围只有2-3个专业。比如有些综合院校的经济学类专业,可以选择金融学、经济学等专业。然后是根据报志愿的人数按照大一成绩或者分流考试成绩录取。

这种专业的优劣势是什么?

这种大类招生的优势是你可以在学习一年之后,对自己的选择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之后进行选择。它的劣势就是这种招生方式一般要根据大一成绩或者专业分流成绩进行选择,如果成绩不够好的话,可能不能选择到你想学习的专业。

专业分流之前你需要做什么?

首先就是成绩。只有成绩不差,才能有机会选择。比如在经济学类专业中,一般学习金融学的人比较多,学习经济学的人比较少,这时候如果你的成绩不够好,又想选择金融学,这就可能会违背你的意愿。所以不管你想学习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要学好目前你应该学习的知识,考一个有选择机会的成绩;其次是你应该明白你选择之后的方向。这种大类招生的专业,专业类型都差不多,如果本科毕业之后工作,其实工作选择范围不会太大,它主要影响的是考研方向,这关乎到你读研读的是专硕还是学硕,所以在选择之前需要对你的人生进行一个规划。想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什么。

一、什么是大类招生 高校会将相同、相近学科的专业合并成一个学科大类。比如“设计学”这个大类里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建筑学”大类可能包括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等专业。所谓的大类招生,就是不再按照专业,而是按学科大类招生。

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学生要直接填报专业大类的名称,而不用填写具体的专业。学校也会根据招生计划数,在大类里进行统筹分配,而不会按照具体的专业来进行细致的名额分配。

二、培养模式

一般来说,大类招生录取的学生们在本科阶段的前一年或是前两年,都要进行统一的专业课程的培养。也就是说,同一大类的学生们在前一年或者前两年所上的基础课程都是一样的,在升入大二或大三后,同学们才能根据学校的专业要求以及个人兴趣,或者成绩排名等来选择专业,进行分流。

也有一些高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的,也有的先按大类招生,入校以后再进行实验班的选拔。

三、大类招生的利与弊

先说说大类招生的好处吧。首先,将大类作为一个整体,就增加了招生计划,可以减轻部分同学专业报考的压力,增加了他们进入名校热门专业的机会。

大类招生的目的是开展通识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让学生在大学前一两年的时间里接触到更多的课程,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明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可以选择更适合的专业。所以,大类招生进去的学生往往拥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将来的出路也更宽,特别是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但就目前实行大类招生的高校学生的反应,这种办法在实施阶段还是存在不少弊端的。比如某些热门专业很抢手,报名的人多,竞争激烈,成绩差的学生很难进入心仪的专业,只能被“分配”到冷门专业。

另外,同学们在大一时要学习各种各样的基础课,比如计算机系要学化学,做实验,建筑系要学很难的高数,可是这些课在分了专业之后完全没有用处,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在浪费时间。

在专业课方面,由于学校让学生用3年时间学习4年的内容,为了上更多课,老师们拼命赶进度,压缩课时,降低了课程质量,导致许多学生专业知识不牢固。还有许多学生质疑专业分流时,选拔的机制不够公开、透明的问题。

总的来说,大类招生有利有弊。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必须要先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目标,和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是否一致,同时仔细阅读招生简章,了解每个招生大类包含哪些专业和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了解大类分流的时间及方式,提前做好准备。 (一)、按大类招生怎么填专业 大类专业怎么分专业 (二)、按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 实行按大类招生的好处是什么 (三)、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 (四)、如何看待大类招生 (五)、什么是按大类招生 (六)、大类招生怎么分专业 (七)、2019年高考大类招生的大学名单 大类招生与专业招生的区别 (八)、2019年高考志愿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政策解读 (九)、2019年宁波中考直属高中招生有七大类别 (十)、2020年湖南大学按专业按大类招生征集志愿和补录通知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