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指的是青年和少年。按照中国传统的年龄段划分标准,7——14岁属于少年,15——35岁属于青年,所以13岁应该属于少年,肯定也就属于青少年中。
在中国按年龄划分为四个年龄组,即青年组(29岁以下),中青年组(30一39岁),中年组(40-49岁)和中老年组(50岁以上)
胎儿.婴儿0-0.6,幼儿0.6-2、儿童3-6、少年7-14、青年15-35、中年36-60、老年61-,这是一般情况下的划分
一般来说,古人这样划分时间:童年是12岁以下,12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代.20岁弱冠,就是青年了,也有人认为18以后为青年.30而立,就进入了中年,40不惑,称为壮年.50而知天命,当然算老年了.还有60花甲,70古稀.80,90岁耄耋之年100岁颐之年... ...
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2岁幼儿期2-3岁学龄前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30岁中年期30—50岁老年50岁以后
国际上通常按0~14岁,15~64岁,65岁以上对人口总体做不等距分组,分别称为少年人口,壮年人口,老年人口,以人口总数为基数计算少年人口系数,壮年人口系数和老年人口系数,还以壮年人口数为基础计算抚养系数,即抚养系数=(少年人口+老年人口)/壮年人口,国际上还把15~24岁年龄段的人口称为青年人口。
可以称为少年。
少年是指十一岁左右至十七八岁这一时期的孩子,从少年期开始,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儿童“文明化,成为社会的个体”的时期。
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期。其主要特征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冲动性和自觉性等交错发展着,因而在生理和心理社会化方面都有巨大的变化。
扩展资料
少年处在思维能力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向深化和扩展方向发展,思维敏捷,灵活活跃,接受新事物和操作能力很强,因而是学习知识技能,接受新事物,从事脑力活动的“黄金时期”。
少年身体的迅速发展,于是便出现心理发展第二时期的一些特点。
具体表现为:企图要求摆脱父母和教师的管束,自行其事;不承认自己是小孩,要求老师家长平等对待,尤其要求老师父母理解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尊自信心,要求有一种“独立人格”。少年的成人感不是坏事,而是向成年人社会过渡的必要准备。
面对这样的少年,教师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不能再用对待小学生那样的监护、管束、惩罚等方式,那样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老师家长要充分利用少年“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他们,促进他们发展自尊心和独立性,指导他们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承担部分力所能及的社会义务和家务劳动,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人生与宇宙奥秘的求知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少年
按理是不包括的。
但是现在的行文一般都是这样的“少年儿童”、“青少年”、“婴幼儿”等等,所以界限已经有些模糊了。
可有些地方也分得很清,比如说某个青春小说,作者写这里的主角是一定只会说他们是少年,不会说儿童。
一般十二三岁的孩子可以叫儿童可以叫少年。
总之儿童和少年是并列的两个词,没啥包不包括的。
少年儿童是指十岁至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少年期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指的是儿童期结束,人体发育至成人的这段时间。
这个阶段是一个身体成长发育很快且变化很大的时间段,人体由儿童期转变为性成熟、具有生育能力的一个过渡期。
儿童健康的注意事项
1、少喝饮料多喝水。各种饮料如汽水、果汁、可乐等含较多的糖份及电解质,过多摄入可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时最好多喝白开水以补充水分。
2、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日炎热孩子易上火,但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过于清淡的饮食会导致营养障碍,因此夏季孩子的饮食应多样化,应补充鲜鱼、鲜肉、鲜蛋、猪肝等。
3、饮食不宜过凉。夏季各种瓜果较多,家长常会做一些爽口的凉菜,若无意间使孩子进食过多生冷瓜果凉菜,可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等。
4、大汗后不宜冲冷水澡。大汗后如用冷水洗澡,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血管快速收缩可影响机体功能,孩子容易生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少年
二年级的孩子可以称为少年。
二年级的孩子在十岁左右,而少年的范围指十岁至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所以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
年龄划分1、幼年:年龄在1岁到5岁的人。
2、童年:指幼年和少年之间的时间段,没有确切的定义,时间在上小学的前两年和上小学的时间段。
3、少年:指十岁至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
4、青年:为15~24岁,青少年(adolescence)为10~19岁。
5、中年:四、五十岁的年纪。
6、老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5周岁以上的人群。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世卫规定为6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