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学生的复习和预习哪个更重要?

学生的复习和预习哪个更重要?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5-10
  • 发布时间:2024-05-10 04:30:04
每个家长对于学生的规划都是不同的,有的家长在学生放假的时候,会让学生先预习下学期的课本,好让学生能够在开学之后快人一步。还有的家长在学生放假期间,会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在查缺补漏的过程中,让知识点更加的稳固,让学生掌握得更扎实。而学生在寒
内容详情

每个家长对于学生的规划都是不同的,有的家长在学生放假的时候,会让学生先预习下学期的课本,好让学生能够在开学之后快人一步。

还有的家长在学生放假期间,会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在查缺补漏的过程中,让知识点更加的稳固,让学生掌握得更扎实。

而学生在寒假阶段,是应该选择复习为主还是预习为主呢,哪个对学生更加重要?其实家长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毕竟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所以也要有着不同的选择。

学习成绩较差的,主要以复习基础知识为主

这类学生并不适合以预习为主,因为成绩差说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即使是预习也没有太大效果,还不如脚踏实地的以复习基础知识为主。

俗话说“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若是下层基础没有打造好的话,那上层建筑也会面临着崩塌,所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要急于求成,一点点的脚踏实地最为重要。

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认真翻阅自己的课堂笔记,并不断地查缺补漏,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将知识点内容都掌握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成绩。

学习成绩中等的,应该循序渐进的两者都抓

相对来说,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更加努力,毕竟谁也不想一直不上不下的位置,班级里的同学要么就是学习非常好的,要么就是学习非常差的,而那些位于中游位置的学生,大多都是平平无奇,无功无过。

所以,这类学生不仅要认真复习基础知识,也要提前预习新学期的知识,也意味着学生要付出双倍的努力,才能够不断的提高成绩。

“没有目标的寒假,注定是收获甚少的,哪怕这个目标是无所事事本身。目标太多等于没有目标,单点击破远胜于面面俱到。”

现在有一部分家长,会在寒暑假期间要求孩子提前预习下学期的知识。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想让孩子在学习的事情上走在前面,这样下学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但提前学习也会导致一些负面作用,比如说孩子自己没有学明白,但是已经丧失了对于下学期知识的好奇心,老师讲课的时候没有认真听,最后还是没有学会。有没有必要在寒假期间提前预习下学习知识?理由是?

对于寒假学习下册书这个问题,我想分为两个观点来说。

第一个观点是不学下册的书。理由如下: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我不建议去学习下册的东西,因为那是拔苗助长的行为。

对于学习成绩稍微偏差,偏下的孩子,我们做家长或老师的应该以梳理整理旧知识,以复习旧知识为主。

复习旧知识,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将做过的题重复去做一遍,那样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不说,还使孩子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我们应该将原来没弄懂的问题或容易出错的题做一次,两次,争取把这些知识完全消化吸收了,才肯作罢。在这个梳理知识,整理错题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看看孩子的内心需求是什么?一定要跟孩子心平气和的,以商量的口吻去做这件事情,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认识到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做出奖励机制。

比如说,通过复习整理知识,将原来不会的知识学好了,学到家了,则测试一下,看看成绩怎么样?如果成绩比原来的考试成绩提高了,那说明复习有效果,就给做出奖励,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喜爱的玩具,喜欢的书籍等。如果学习成绩保持原来的水平或是下降了,则复习是无效的,必须寻找原因!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成效的复习结果,主观原因多,这个主观原因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施教者,一个是受教育者。如果是施教者的原因,那就要看施教者的知识认知,教育方法等是否和孩子在同一个跑道上,是否适应孩子。如果是受教育者的原因,那说明孩子对这项任务从心理上抵触,就会从行动上去拖延,不想干,懒懒散散,这就折射出一种应付差事,为复习而复习的现象。

这就是前面说到的思想教育问题。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思想不解决,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一定要让孩子通过读书,看报,听分享,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就是各种各样知识的累积,步步升级,它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第二个观点是学习下册的书,理由如下: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属于中上等或出类拔萃。我的建议就是应该学习下册的书。因为这是遵循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的规则。

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就知识已经学习的非常牢固扎实,只需要利用很少的时间,做个知识梳理,温故而知新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给学习下册知识做个赛前预热。

学习下册知识的时候先做一个计划,给需要学习的各门功课安排好时间。

将各门功课做个学习计划,并且做出学习笔记,标注好学习上遇到的疑难问题,方便以后正式上课的时候解决。

对于下册知识的学习,不能要求全部学好,全部吸收,而应该刻意留出空白,留出思考的余地。这些空白,思考的余地往往是重点难点知识,这些内容的掌握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有急功求利的心态。

如果那样的话,就会适得其反。同样的道理,要想学好下册的知识,必须和孩子做好思想工作。

孩子愿意去学,愿意去自己探究,那么下册的预习任务就能很好地完成。如果任务完成得很好,那奖励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任务完成得不怎么样,也应该有所奖励,因为对于孩子预习的这个行动,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如果孩子不愿意去预习,那就要费时间和费精力去和孩子沟通,好好商量一下,直到达成一致的意见为止。

总之,孩子要不要学习下册的知识必须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而定,不能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