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玲玲的画》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玲玲的画》教案 篇1学习目标
①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③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①认读生字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议。
三、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①抄写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②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四、小结
五、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二年级语文上册《玲玲的画》教案 篇2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 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2组)。
学习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
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播放多媒体课件⑴: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3、谈话激趣:
⑴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⑴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⑶将词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练读。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
⑷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⑸打乱生字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5、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6、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7、教师再指名交流,并相机进行点拨,重点指导理解:
词语:“端详”;
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8、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1、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2、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3、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出示多媒体课件⑵: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三、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二年级语文上册《玲玲的画》教案 篇3一、教材分析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能如我们心中所想地发展,但也不是所有的“糟糕”,都是坏事,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已经没有时间重新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可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短处或许能变成长处。本课的教学可以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品味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语。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爸爸”的话,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把握玲玲的情感变化,品味“爸爸”含有深意的那句话。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生预习课文。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有一位小朋友也很喜欢画画,她就是——玲玲,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她好吗?瞧 ,她笑眯眯的多可爱啊,我们再来叫叫她的名字吧,玲玲:ling 注意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第二个“玲”要读轻声。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还要注意右边是个令,不要把点落下了哦。观察一下它在田字格当中的.位置,看老师书写,同学们可以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你会写了吗?可以试着在练习纸上写一写。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给“玲”字找找朋友吗?“玲”字经常用在人名当中,也可以组词:小巧玲珑。
2.玲玲不仅喜欢画画,还是位画画能手呢,家里到处挂满了她的画,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就是和玲玲其中一幅画有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板书:玲玲的画)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玲玲画的是什么?玲玲画得怎么样?她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呢?板书:画了什么?什么事)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语文书去寻找答案吧。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并且边读边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你会读吗?我请几位小老师来带领我们大家读,小老师读1遍,大家跟读2遍。随机纠正读音。
2.去掉拼音,你能读了吗?开火车读
3.试着将下面的句子读通顺。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4.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些生字,边读边记住它们。
5.老师相信这回大家能够把课文读得更加通顺了,请大家捧起语文书,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老师写了一个小提板,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概括课文内容吗?(课件:玲玲不小心把画 ,她动脑筋画了 ,结果 。真会动脑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板书:画好画—弄脏画—巧添画
2.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读得又这么好,老师就奖励大家欣赏一下玲玲的画。(课件出示第一段)现在你知道玲玲画了什么了吗?《我家的一角》。玲玲对她画的这幅画怎么样啊?让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板书:满意。你从哪里看出来她很满意?(课件:端详)
“端详”是什么意思?哪个小朋友可以表演一下?原来端详:就是仔细地看。
3.玲玲端详着她的画,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玲玲这时候的心情。
是啊,这么好的一幅画,我得仔细着点,可别弄脏了它。可偏偏就在这时,出了意外,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2-6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答案。指名回答、朗读(课件: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想想,玲玲这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板书:伤心
谁愿意当一当玲玲,来读一读这一段。
指名读,齐读
4.爸爸放下报纸问: “怎么了,孩子?”玲玲伤心地说:“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是啊,来不及了,玲玲啊可着急了,谁能读出这种着急的语气 。玲玲真是伤心极了,谁再来试试?
此时的玲玲真是又沮丧又难过,伤心极了。
5. 可是啊,“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7、8、9三个自然段,找一找你觉得很有启发的句子,读一读,抄一抄。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糟”读准字音,你能给它组组词吗?糟糕、糟透了 注意“糟”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上的部件,要注意笔顺。老师示范书写,学生临摹。
6.爸爸口中的坏事,是指什么?玲玲把画弄脏了。好事又是指什么?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那玲玲是怎么把坏事变成好事的呢?板书:动脑筋
是啊,她肯动脑筋,不仅玲玲动了脑筋,爸爸也动了脑筋呢,小朋友们,让我们也开动小脑筋,合作读一读7,8两段,男同学读第7段,女同学读第8段,然后找一找从哪可以看出来,爸爸和玲玲都动了脑筋了?用圆圈圈出关键词语。(仔细,看了看,想了想)板书:仔细
7.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爸爸为什么要“仔细地”看看?老师把“仔细地”去掉好吗?他在动脑筋,思考,他想了很多,都想了些什么?嗯,爸爸动了动脑筋,想到办法了,可是爸爸并没有直接告诉玲玲,而是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爸爸?(耐心、亲切)那该怎么读?谁来学着爸爸的样子,读一读。想象一下爸爸亲切的样子,再来读一读。
8.玲玲是怎么动脑筋的?她是一下子就想到画小狗的吗?不是,你从哪个词看出来?(板书:想了想)她可能会想些什么?(拖鞋、花、地毯、书包……)为什么最终画了小花狗呢?因为这样画图画才更有趣,更加富有生活气息了,更符合题目《我家的一角》于是她动笔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我把这句话改成:小花狗趴在楼梯上。好吗?为什么?这样写能使原本枯燥的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了,那你愿意做做小作家吗?
军军( )地端详着自己写的字。
小花狗( )地趴在大树下乘凉。
我( )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9.看着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玲玲终于(满意地)笑了。对比之前的画,你更喜欢哪一幅?如果你是评委的话,你会选哪一幅?为什么?这时候玲玲的心情怎样?板书:满意 笑了 爸爸看了,也高兴地说:“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四、总结提升
1.爸爸动了动脑筋想到办法了,玲玲动了动脑筋将弄脏了的画画得更美了,小朋友们一起动了动脑筋,将一个个问题都解决。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能变成好事。让我们一起把这篇富有深意的课文读一读吧。
2.同学们,在生活当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处理,选择一条来说一说,也可以说说自己动脑筋解决过的事情。
3.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让我们来读一读智慧先生的智慧袋吧。课件:“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只要肯定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五、生字教学
1.好,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能动脑筋记住它们吗?观察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注意“梯”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的“弓”字要写得扁一些,要注意笔顺。老师示范书写,学生临摹。
3.小朋友们可以在练习纸上多写几遍,写完的同学可以把刚才我们交流的过的坏事变好事的事情也写一写。
板书: 玲玲的画
画好画 弄脏画 巧添画
画了什么?
什么事?
满意 伤心 满意 笑
坏事 仔细 想了想 好事
动脑筋
二年级语文上册《玲玲的画》教案 篇4课前透视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相机板题)
2、观察揭题:
教师分别出示准备的两幅画。启发: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板题)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识字:
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游戏巩固识字:
可以根据课文设计“蜜蜂采蜜”、“帮小蜜蜂找家”等。组织学生识字,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平时的一些识字游戏,由学生组织进行识字练习。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二、朗读
1、组内读文,互相评议,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
结果:得了一等奖。 (好事)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叭、玲、狗、糟、楼梯”:
引导学生观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小组交流。
2、重点范写:
“糟、楼梯”,边写边提醒这几个字词各组成部分要紧凑及个别笔画的书写。
3、学生练写,引导学生评议。
二年级语文上册《玲玲的画》教案 篇5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
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3、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学习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谈话激趣:
(1)指答: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
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画画时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识字
1、自读,提醒学生注意看准字、读准音,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3、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现在咱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刚才读的更好。
三、指导朗读,深入领悟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你觉得她画的怎么样?
2、玲玲是怎么看这幅画的呢?(生答,随机板书:满意地端详)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怎样才是端详呢?(学生根据理解自己进行“端详”,师适时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3、师: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觉了!请大家读一读2、3两个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启发:当你很晚不睡觉时,爸爸妈妈催过你吗?想一想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一读?
4、过渡:就在玲玲快去睡觉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小朋友们读一读4—10自然段,想一想在这部分课文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读、思考)
5、交流,预设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 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 玲玲为什么说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3) 爸爸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读书,自己就能读懂。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6、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问题。
7、集体交流:
(1) 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你能从哪儿读懂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被弄脏的图画:想一想,此时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导读好4—6自然段。)
师: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谁把有关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修改后的图画:你们看到了什么?玲玲现在怎么样了?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玲玲此时的心情?(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2)师:看到玲玲很满意,爸爸怎么样?他可能说些什么?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做?(随机出示文中插图,观察图画。)课件出示爸爸的话,指名读,比赛读,同桌互读。
师:你们怎么理解爸爸说的这句话?(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总结。)
(4) 随机指导这句话中生字的书写:糟、肯
引导: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生仿写,评写)
(5) 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四、总结:
课前小朋友们说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新想法?(生答)看来,玲玲爸爸的话让我们受到了启发,课下,请大家把这两句话抄下来,记在心里好吗?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事--- 动脑筋--- 好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充分认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对于二年级的孩子,默读还是一个比较难的读书方法,考虑到马上生三年级了,我让他们尝试了这种读书方法。
在默读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注意力容易受到干扰、读书时自然而然的出声音、生字词的干扰让孩子手足无措等等。事后我分析了一下,这些可能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思维的专注度、读书习惯的转换等都有关系,当然有些问题是可以随着时间得到改善的。我现在的默读尝试可能是有些拔高了,对于少数成绩好的孩子,他们能很快的接受,可是对于大多数而言,可能有些拔高的成分了。
看来,教学中确实应当考虑孩子的心理生理情况,才能让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啊。
教材、学情分析: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进位加、进位加、连加和估算(和在1000以内)。在教学时教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目标:使学生联系计算百以内加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
教学难点: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课时:九课时
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31页例题,第3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
法的过程。
2.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写过日记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篇数学日记,大家想看吗?
(出示小黑板)
1.同学们,你们看了小黑板,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指名提问题,教师整理)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143+126)
问: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生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2.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指名说)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1)问: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如何计算?
2)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4.教学验算方法。
1)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还要验算。
(板书: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 1 2 6 )
+ 1 4 3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算起: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3)汇报。你是怎样算的?怎样验算的?
1.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3)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独立计算。
3)汇报。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
143+126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验算:
1 2 6
+ 1 4 3
2 6 9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33页例题,第3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33朵红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比……多”、“比……少”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说说谁多谁少?
二、新授
1.情境引入:
同学们摆花片,做游戏,小英(中间的女孩)摆了11个红花片,小华(左边的男孩)想比红红多摆3个,你觉得小华要摆多少个花片?
(1)请学生动手摆一摆,排一排。
(2)提问:你觉得小华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你是怎样摆的?如果用算式,应怎样表示?(板书:11+3=14(个))
(3)根据算式,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来算呢?
说说算式中11、3、14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要求出小华应摆几个红花片,只要把与小英摆的同样多的朵数加上比小英多摆的3个,就可以求出小华摆的个数,所以当遇到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
(4)拍手游戏,巩固:
①老师拍2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3下,学生拍多少下?
②老师拍6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2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
同座自由练习。
2.出示例题:小平也和他们一起玩摆花片的游戏,小平想摆的花片比小英摆的少3个。
(1)提问:你觉得小平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为什么?分小组讨论,可以用摆学具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2)汇报小组活动的情况:
提问:可以怎样用算式表示?[板书:11—3=8(个)]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小结:要求小平要摆多少个,只要从小英摆的红花片中去掉比小平多的部分,就是小平摆的个数,也就是求比11少3的是几,用减法算。
3.小结:刚才我们帮助小华和小平算出了他们各摆了多少个红花片。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
学听一听。(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4.拍手游戏,巩固:
(1)老师拍5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2下,学生拍多少下?
(2)老师拍9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6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
同座自由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完整地口述图意。
提问:谁走的多?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说说解决的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3)提醒,在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一般要在得数的后面写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看题后,口述题意。
学生列式解答后说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今天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关于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弄清谁多谁少,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竖式计算)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35页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不进位加竖式计算的方法,比较熟练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能正确地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口算。并用“比……多(少)”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23+15 64+35 100-70 76-26
56-9 96 - 53 62+26 50+30
1.完成练习四第2、3题。
(1)请学生完整叙述题目。
(2)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解答。
2、完成练习四第4题。
(1)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贵22元”是什么意思?“至少要带几十元”又是什么意思?
(2)学生估计,如果有学生通过口算说出要带68元,要引导他进行估计。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1)学生讨论,提醒注意“最多”、“最少”。
(2)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解决问题练习
1.补充:(1)少先队员种了36棵杨树,种的梧桐树比杨树多20棵,种了多少棵梧桐树?
(2)少先队员种了56棵梧桐树。种的杨树比梧桐树少36棵,种了多少棵杨树?
①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②请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2.出示:(1)动物园有孔雀16只,黄莺比孔雀多3只?
(2)学校书法小组有38人,美术组比书法组少6人,________?
①请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说说为什么提这个问题。
②学生解答。
五、全课总结
在解答这类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时,一定要先弄清谁多谁少,理解清楚之后,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六、作业 练习四第1题。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36-3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1.口算。
4+6 50+90 60+90
8+3 70+80 3+7
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2.笔算。37+25 64+8
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1.导入新课: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
1.出示问题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43=
2)学生尝试笔算。
3)指名说计算办法。
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
问: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
4)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
5)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2.出示问题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85+126=
2)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1.归纳
1)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
(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小结: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
2)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6 5 7 6 3 3 4
+2 4 3 +6 4 6 +5 6 9
2 0 8 7 1 2 8 9 3
2)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注意对齐数位。
2)你是怎样验算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
板书设计:
进位加
85+143= 85+126=
8 5 8 5
+1 4 3 +1 2 6
2 0 8 2 1 1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练习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有个叫小明的小朋友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他不知道三位数相加的笔算方法,谁来告诉他呢?(生回答)如果他想熟练的做三位数加法,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他来练习有关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练习五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
6+8 7+9 6+3 5+7
60+80 70+90 60+30 50+70
1)学生自己口算。
2)同桌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每组题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进一位。
2.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 2)汇报。
3.练习五第4题。
1)读题目。2)从凉亭到葡萄园可以怎样走?有几条路?哪条路比较近?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3)同桌互说:从凉亭到梅花园呢?哪条路近一些?指名说。
4)从凉亭到葡萄园近还是到梅花园近?
提示:比较去哪里近,一般把各自最近的路进行比较。
4.练习五第5题
1)说图意。 2)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怎么想的?小方呢?怎么想的?问:
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不进位加时要注意什么?
四.作业:练习五第3题。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连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谈话:老师今天要考你们一年级的知识,有没有信心?
1.口算。8+5+1 6+7+3 9+8+2 6+5+3 9+7+3 7+8+6
2.找出最快最好的办法,口算出每个三角形上数的总和。
4 3 9
5 5 7 5 8 1
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的研究怎样笔算三个数的连加。(板书:连加)
二. 新授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你打算怎样列式?(指名说)教师板书:85+143+126
2)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算?(同桌说,再独立计算)指名说如何计算。
3)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小组讨论。
4)指名说:还可以只列一个竖式: 8 5
1 4 3
+ 1 2 6
3 5 4
5)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人小组说一说。让学生体会到“只列一个竖式”比较简便。
2.教学试一试: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怎样列式?(指名说)
178+194+236
1 7 8
1 9 4
+ 2 3 6
□□□
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较方便?十位上呢?同桌讨论。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学生自己完成计算)
一.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计算。提示:想做全对吗?那要特别认真、细心地计算哦!
5 3 2 7 9 5 8 6
3 1 6 4 0 2 1 1 7
+1 2 5 +3 1 1 +2 0 8
做完了想知道对不对怎么办?(要验算)一般用再算一次的方法验算。
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说图意。 2)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怎样列式
3)学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
5.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二. 课堂小结
今天你获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连加
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85+143+126=354(本)
8 5
1 4 3
+ 1 2 6
3 5 4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加法估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40-41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引入新课
昨天老师去买手机,看中一个,价钱是896元,怎样付钱比较方便?
1.说说下面各数比较接近几百。
896 401 608 597 888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样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二. 新授
老师又在商场转了一转,看到了这些商品。
1.教学例题:出示商品广告。
1)请同学说说有哪些商品?价格分别是多少?
2)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格大约是几百元吗?(同桌说)
师指名说。
3)估计一下,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
4)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说一说。
5)指名说。
6)200哪来的?( 同桌讨论。指名说。)
7)指导说法:98元接近100元,192元接近200元。100+200=300(元),大约需要300元。
2.教学试一试: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要几百元?
1)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说一说。
2)指名说,强调说出理由。
3)问:你想买哪两样东西?估计要几百元?
4)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说。提醒:为了方便你过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的时候还记得你买了哪两样东西,最好用笔记下来。
5)指名说,集体判断。
3.小结:当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你知道每个数各接近几百?
503、492、207、813、589、904、296、407、399、602
2)同桌说一说。 3)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做题。
2)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说估算结果,是怎样想的? 2)师小结:把每个加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 3)生独立计算。 4)指名汇报。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读题。 2)思考:什么情况下是够坐?什么情况下是不够坐?
3)我们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人?(400人)大约有400人是什么意思呢?(可能比400多一些,可能比400少一些)
4)这里是比400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怎么看出来的?(195和198都比200少一些,所以和比400少。)
一.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估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准确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公园吗?今天我们邀请茄子先生和豆荚老师去逛公园,愿意吗?与他们同行,我们要做好准备,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有信心吗?出发吧!看,遇到什么了?要先回答出门上的问题才能进去呢。(出示黑板:画有一扇门,门里写着:说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204 598 499 305)
二.笔算加法的练习
1.练习六第2题
谈话:公园里有美丽的蝴蝶,它们在快乐的飞来飞去,各飞到哪一朵花上呢?
1)生独立完成练习。 2)指名汇报:每只蝴蝶应飞到哪朵花上?
1.练习六第3题。
这时有一只小鸟飞来请教我们:这些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多少?能帮我用竖式计算吗?谁来帮帮它?
1)先估算大约是几百。说说怎样估计的?
2)独立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2.练习六第4题
公园里还来了许多的小朋友,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分别又有多少人呢?
1)学生自读题目,理解题意。
2)问:“合计”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3)生独立计算。 4)汇报核对。
4.练习六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师小结:花坛每边268厘米,三角形花坛的三条边一样长,花坛的栏杆一共长多少厘米?怎么想的?(3个268相加。)
3)学生独立计算 4)汇报核对。
三.作业
练习六第1题,用竖式计算连加。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复习(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43-44页复习第1-5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口算、笔算、估算以及三位数的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准确进行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
教学过程:
一.揭题: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好。(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复习第1题。 1)出示口算题。
60+90 80-40 50+60 70+80 40+70 90+30 60+70 50+90
2)生独立计算。3)汇报核对。4)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第2题。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独立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1)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3.复习第3题
1)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连一连。
2)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说。
3)汇报。说说要注意什么?
4)小结:在估算时,我们要把这些加数看作是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结果不是一个具体的数。
4.复习第4题
1)指名说图意。
2)生独立计算。汇报。
5.复习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问:“三年级去的人数与一年级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3)生独立完成,要求:先估计一下,三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再算一算你估计得对不对。
三.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第十课时 复习(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43-44页复习第6-10题
教学要求:1.在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意义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准确找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6.复习第6题 1)出示: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46+113 552+175
346+213 452+275
346+313 352+375
2)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引导问:第一组中的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第二组中的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呢?你推算它们的结果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4)学生汇报结果,验证。
5)小结。
第一组: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和也相应地增加100.
第二组:第一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减少100,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结果和不变.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复习第7题
1)学生自读题目。2)问:要求“下午用电缆多少米?”怎么想?
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生独立计算。
2.复习第8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汇报。
3.复习第9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3)汇报。说说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了哪些条件。
4.复习第10题
1)小组里说说:下面每组数中,你认为哪一个数最特别?为什么?
2)指名说。
三.课堂小结。
可以吗,对你有帮助请采纳哦
一、玩中培养孩子细致的习惯
比如,跟他们一起玩数豆豆,看谁数得对?数错了几个,刮几下鼻子。打扑克牌,算加减,从两张牌的加减开始玩,看谁快又准,到孩子学乘除后,就四张将加减乘除一起算,这样即可以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也可培养孩子的细心。
二、培养自己检查的学习习惯
我们班有个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关心,每天等孩子做完作业以后肯定帮着检查完整,一发现错误马上指出,让其改正,久而久之孩子马虎、随便的作业习惯导致的作业错误越来越多,自己不光是在作业上不检查,连考试中,在老师的提醒下还是不愿去检查。家长的这种方法对克服马虎的毛病不但没有好处,还可能导致孩子的依赖心理而更加马虎。我觉得如果家长发现了错误,先不动声色,要求鼓励孩子再检查一次,或是划定出错范围,让孩子自己查证,等孩子检查出来改正后,给予鼓励表扬。如果一点也没错,就么给予高度的表扬,小小的物资奖励也是可以的。孩子都是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的,这对他们的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指导孩子制订惩罚的措施。
比如:由于太马虎,作业或考试出了问题,取消某项外出游玩的计划,取消一次看电视或**的娱乐活动;也可以罚她背诵两段有关讲认真、不马虎的格言、名言、谚语,或者学讲一个有关的故事。当然当成绩有进步的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地鼓励,还有一个就是“说话要算话”,这对他们继续这项工作有很大的正面效应。
四、教给孩子自己检查的窍门。
比如:数学,就教她打草稿,草稿不要太草,在草稿上写计算竖式,一定要从上之下排列好题序,便于检查,以免犯一眼看过去漏检的错误等。至于语文的话,很简单,让孩子先把作业上的字给写清楚了,我想作业上的字写清楚了,那我想这么以来的话题目也应该看仔细了。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做任何题目必须要把题目的要求看清楚了,无论是在试题还是作业上,总有那么几个同学会题目都不看就动笔做了,导致很简单的地方都发生错误。
五、培养孩子发现错误的能力。
我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常用一个方法,就是我读课文或在板书的时候,我故意马虎将结果写错,让学生来检查,当他们发现我的错误后,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感觉老师的错误被自己发现,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时,他们会高举自己的小手,告诉我:“老师,我发现错误了。”“老师,我知道在哪……”时间一长,他们便慢慢也学会了检查。而且,这个方法让他们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能不自觉地去发现错误,这不光训练了孩子发现错误的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家长们也不妨去试试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