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陪孩子写作业。因为低年级阶段的孩子玩心比较大,自律性差,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这个时候,需要父母的帮助。若是这个时候父母能够陪伴孩子写作业,帮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来说帮助是比较大。
孩子从幼儿园刚入小学,从快乐教育到需要遵守课堂纪律,这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多少都有点不适应,这个时候需要父母的帮助。如果父母这个时候不管,可想而知孩子可能会走很多弯路。对孩子的未来并不利。就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小朋友,她上学的时候,父母从来都不管,孩子挺聪明的,可惜学习不好,一问三不知。因为她玩心很重。总想着玩,对学习一点都不上心。如果她的父母在这个时候陪伴她写作业,我想她可能会学习很好。因为人很聪明。所以说低年级的孩子需要父母陪伴,为的是给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比如说还未打磨的玉石。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来给他们抛光打磨外层的原石,它们才能成为一块完美的玉石。孩子也一样,刚入小学玩心比较重,自律性比较差。需要父母的帮助,那样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学习不仅需要天赋,有时候也需要引领。孩子刚开始可能对学习不怎么上心,但是在父母的帮助下,也会慢慢的变得好起来。所以低年级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除了陪伴他们写作业以外,还要陪伴他们玩耍,只有了解他们,才能真正的帮助他们。当然也需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除了学习以外还要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那样孩子才会全面的发展,对他们的未来更有帮助。
总之,需要陪孩子写作业。因为低年级阶段的孩子玩心比较大,自律性差,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这个时候,需要父母的帮助。若是这个时候父母能够陪伴孩子写作业,帮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来说帮助是比较大。
引言:作为父母就需要在孩子上学的时候陪伴孩子,因为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如果在学习上面有一定的困难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向父母进行求助。像那些一年级的学生可能在智力方面上赶不上那些先天聪慧的人,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在旁边辅导孩子作业,像那些比较简单的题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尝试去做。像那些难的题也需要让孩子首先自己去用心去思考一下,如果是实在不会的情况下,父母就可以给出相应的一些指点。这样才能够让孩子自己动手,然后去钻研这道题,对于开拓他的精神也是非常有利的,那么怎么样才能陪一年级的小学生做作业呢?在这里小编有以下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耐心教育
当自己的孩子有不会的题目的时候,可能在某些方面不能够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这个时候如果一直犯这种重复的错误的话,父母的脾气可能就会上去。那么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够打骂孩子。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同时毕竟是一年级的学生那么他的一些先天的材质可能还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
鼓励孩子如果自己的孩子做作业有困难的话,那么就要鼓励孩子在问题上面多加了思考,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来了解问题的所在。可以通过将课本前前后后进行通读一遍,这样就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同时也应该鼓励孩子一定能够做出这道题。
保持良好的心态当然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有一些小动作的话,那么父母就应该小心翼翼的提醒孩子要认真的做作业。同时也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够让父母和孩子之间能够达到一个很好的默契。
许多家长都会遇到过孩子不愿意好好写作业的问题。如果让孩子写作业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借口,而这些借口也是让家长哭笑不得。反正就是不能安下心来写作业。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的家长会选择以强硬的手段让孩子继续写作业,但每次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的好。
我的邻居敏敏就经常遇到这样的状况,他家孩子今年才刚上一年级,但就是对语文作业特别的不感兴趣,每次让他写一下语文作业,就会摆出软硬不吃的抗拒姿态,用了很多方法,比如把孩子的好朋友带来一起写作业,想要通过竞争的模式让孩子快快完成作业,但效果也是收效甚微。孩子作业写着写着就开始**了,对此,邻居也是非常苦恼。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呢?是作业太难了?还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呢?
孩子为何不愿意写作业?第一、父母陪孩子写作业的方式有误
许多家长会认为陪孩子写作业就只要自己在旁边看着孩子写作业就可以了,然后父母就开始玩手机,那么面对这样的情景,不论是谁都很难静下心去写作业,试想一下,如果父母在看书,孩子在旁边看电视,那么父母的心思可能也就会被电视里的精彩内容所吸引。与其是这种干扰性的陪伴,还不如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写作业,这样的效率可能还会更高一些。
第二、家长不够有耐心
很多家长在孩子第一次请教问题的时候是很温柔的。但父母讲的孩子不一定能够听懂,孩子的提问次数一多,家长就容易陷入一种焦躁的情绪,甚至有时候还会说一些攻击性的话语,比如说你怎么这么笨呢?在情绪过激的情况下说出这么难听的话语,其实是非常伤害孩子的,这些带有人身攻击色彩的话语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让孩子渐渐失去信心,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恐惧。
不陪写作业的家长是这样说的:才一年级就陪,这辈子是不是都要在陪写作业中度过?
陪写作业的家长是这样说的:一年级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时候,有时间确实要陪着,让孩子养成认真写作业的好习惯。
那么,家长到底要不要陪低年级孩子写作业呢?
我想这个答案是不一定的,主要还是看孩子,每个孩子性格不同,如果专注力不错的孩子,家长就不需要陪了;要是遇到孩子太调皮的,家长尽量陪着。
我女儿属于比较文静的,一年级写作业的时候能够坐得的住,我很少在她旁边看着,她写作业我就做家务或者追剧,遇到不懂的题目会跑来问我。
孩子三年级了,虽然有时候作业写得很慢,但她每天的作业都能完成,不像她班上的个别孩子,天天被老师点名没完成作业,我想这些孩子的家长就是没有陪孩子写作业了,要不然孩子作业没完成也不知道。
哪些孩子写作业时需要家长陪着呢?
专注力差的孩子
如果家长不陪着他们写作业,他们就会一晚上坐在桌子边不知道玩些什么,唯一不变的就是作业没见写。
怎么看出孩子专注力不够呢?
儿童的专注力与大脑神经发育的程度有关,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专注力所持续的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对延长2-5分钟。
1岁孩子平均专注时间是3-5分钟;3岁孩子平均专注时间是6-15分钟;5岁孩子平均专注时间是10-25分钟;6岁孩子平均专注时间是12-30分钟;7岁孩子平均专注时间是14-35分钟;8岁孩子平均专注时间是16-40分钟;10岁孩子平均专注时间是20-50分钟。
以一二年级孩子的作业量来说,他们在6-8岁之间的专注力是能够一口气完成作业的。如果你家孩子在这个时间点不能完成相应的作业,说明他的专注力不够。
来测一下孩子的专注力吧。
做事很难一口气完成,往往一件事没完成就去做另外一件事情了
做事的时候不能集中精力,容易被外界打扰
别人和他说话的时候总分心,常常心不在焉
不愿意做动脑筋的事情,即使做了也容易半途而废,日常生活中也容易丢三落四
上课不认真,喜欢找别人说话、喜欢看窗外发呆
遇到这样的孩子,家长们只能陪着他们完成作业,而且还要仔细看看孩子完成的是否正确,是否是为了应付随便写的,要不然就是无效陪伴。
学习能力不够的孩子
步入小学生活,孩子们会发现很多事情都跟幼儿园不同的,特别是家庭作业,这时候有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就显出优势了。
他们在拼音这个环节就学的比较快了,至少不用再花时间去练习书写,即使在幼儿园学的不好,在小学时经过老师稍微讲解也能很快明白。
如果孩子的接受能力差,他的学习能力自然就差了,可能在拼音这个环节会失去兴趣,这时候家长就要耐心教好,也只有陪着写作业才知道孩子哪方面比较落后。
如果一直忽略孩子的作业情况,这对孩子之后的学习是会有很大影响的,毕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首先就要受到老师批评,其次是不能巩固知识,最后是越来越不爱学习了。
当然,如果你的孩子不存在这些问题,家长就没必要陪了,有时候陪多了反而会起反作用,让孩子烦你。
也就是说,孩子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能够养成及时写作业的习惯。
比如:
稍微提醒下孩子到时间写作业了,孩子能够放下手上的玩具或者手机去完成作业。
孩子明白写作业的重要性,不管什么作业都能把它安排在玩之前,而不是玩了之后再来写作业
虽然作业写的慢,但孩子能够安静完成,而且准确率也高
最后
每个家长都不想陪着孩子写作业,因为陪写作业是一件费家长的事情,经常能被孩子气得不轻。
但是,不陪孩子写作业又担心孩子不认真,所以家长们就要分清楚自己家孩子需不需要陪着写作业了。
内容采自:阿布提说育儿
小学培养兴趣,初中讲究方法,高中拼勤奋。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非常重要的是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一二年级。实际上整个小学过程所学的内容可能只占他未来一生所学知识的3%,但如果小学没有养成好的习惯,那么后面就会很艰难。所以如何才能正确的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呢?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时候呢!
关于陪读这件事情。因为一年级的时候孩子自控力较差,所以我们是要全赔。到二年级不需要全陪,半陪即可,到三年级就可以彻底放手了。那么具体来说一说一二年级如何全陪呢?
我们说没有人是喜欢读书的,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读书的人当然有,这是极个别的人。大部分的人没法喜欢,我们只要让他不讨厌就好,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就好。强者谈习惯,弱者谈喜欢。那些不爱读书的人是因为在刚刚一二年级的时候就种下了讨厌的种子。这个讨厌的种子可能是父母给种下的,到后面就越来越不爱读书。所以在一二年级种下一颗好习惯的种子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因为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一年级就开始非常重视他的学习。我所了解的有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上语数外线上课程。当孩子真正上一年级以后就出了问题,上课不能安心坐下来学习,老师上着课他会走到教室外面。老师天天投诉这个孩子,父母很焦虑,老师建议让他们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看下来这个孩子一切正常,智商可以达到120,比大部分孩子都要来得聪明,实际上他的问题就是因为一年的内容他在幼儿园已经学过了。那么他没有新鲜感,他会到处出去溜达,找好玩的事情,所以这就是拔苗助长的恶果。
如果孩子上完学本来心情愉悦的回到家,爸爸妈妈就开始逼着他学习,都是不科学的,他就会厌恶上学习。一回到家我们应该先关心孩子状态,今天在学校快乐吗?有收获吗?有帮助到其他同学吗?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在让孩子关注自己的感受,关注自己成长以及与别人好好相处,这个对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完以后也不是马上开始让他去学习,而是问他饿了吗渴了吗?需要吃点什么吗?让他先解决生理的问题,可能在学校学习一天了,回家会比较饥饿,小学放学比较早又没到吃饭时间,可以让他先吃点点心水果垫垫饥,当一切安排妥当才让他去进房间学习。因为这个时候他才能专注在学习上,不会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又饿了。小学的作业其实量都不大的,一门学科做个20分钟差不多就能搞定了,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可以陪在旁边,这个旁边要至少跟孩子保持两米远的距离,不是20厘米的距离。有些父母就喜欢坐在孩子旁边,眼睛紧紧地盯着孩子。有错随时指出来,他以为这个是很有效的方法。但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和分心,他老在思考下一秒老妈会说他什么地方又错了,没有办法做到专注。其实坐在两米的地方,你认认真真看书就好了,让孩子自己专注于他的学习。如果孩子有问题问你的时候,你才可以去插话,当然孩子问你的时候,你也不是直接马上把答案告诉他,而是对孩子说,你把题目再多读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时候孩子是没有看明白,题目说的是什么,或者没有仔细读题。如果孩子多读两遍题目,看懂了题目意思,他自然就会解了,所以父母不要急着给答案。
在孩子的书桌上也不要放容易分心的玩具,也不要买好看的文具,因为六岁的孩子是很容易分心的。
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做完一门作业可能差不多就要吃晚饭了,吃过晚饭以后呢,再继续做其他的两门作业。我们如果长时间的在那做一件事情,会让效率低下来的,所以不要让一年级的孩子长时间坐在那里做作业,可以做完一门休息一个几分钟。再继续下一门学科,让他一直保持一颗轻松愉快的状态。开心才能开智,一个人如果做得很厌烦了,他就会种下厌烦的种子,对学习会讨厌,如果他在学习过程当中一直是愉悦的心情,那么学习这个件事情他就会有好的感受,有了好的感受,他才能持续去做。还有些家长看孩子作业少做完以后呢,就会继续给他另外布置作业,自己去书店买一大堆辅导材料。就是这样做**导致孩子开始拖延,很多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永远有做不完的作业,他做完了所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课外的作业,课外的作业也是没完没了,因为父母看不到他闲下来,于是他就故意把学校作业也做得很慢很慢。那父母没有机会给自己加量,他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在保护自己。如果孩子有多余的时间,那还不如培养他多阅读,多做手工,多运动或者做做家务都是可以的。不断的刷题是最无意义的一件事情,只会让孩子讨厌学习。
孩子在小学阶段不需要成绩非常优秀,但一定要保持学习的热情,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不怕他学不好。我们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方法。每一句语言都是影响生命的种子,每一颗种子都有不可估量的未来。
如何正确辅导一年级的孩子
如何正确辅导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很多家长们来说辅导小孩子作业是很令人头疼的,很多小孩子的思维还没转化过来,这个时候家长们就很容易上火了,如何正确辅导一年级的孩子
如何正确辅导一年级的孩子1辅导一年级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耐心,不要大吼大叫、挖苦讽刺;辅导孩子时要允许孩子犯错,这样老师才知道孩子哪里学的不好;这个时期的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辅导一年级孩子的方法举例:
1、每天晚上抽出5-10个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并在认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组词,积累词语。还可以在组词的基础上说一句话或一段话,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要求学生会读的课文或会背的课文,在家里读或背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读或背的时间,并且家长要有倾听的时间,并在书上签字。这样,一方面家长督促和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沟通。
3、听写写字表里已学过的生字,坚持多听写,多练习,这样学生就会积少成多。不会写,不要责骂孩子,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多些鼓励,少些急躁,因为学习是一个过程。但这并不等于不管或放任自流,督促和表扬同样重要。
4、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因此,您应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养成孩子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是一辈子的财富。
如何正确辅导一年级的孩子2一、重点培养孩子读题能力,并理解题意。
一年级的考试内容全部来自平常千讲万练的内容,数学不过是加减法运用,语文也只有两大知识版块,一是拼音,二是文字和简单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难就难在题型变幻多样。
1、数学常见题型:
如上图所示,每道题的原型都是基于数的认识和数的简单加减运算,但难的是理解题意,比如第一题“将数量相同的图形画线连接起来”,此题目读通读懂才可以顺利做对下面的题,要引导孩子一字字的认真读题,一遍读不通,要读第二遍,且边读边想,明白题意后再做题,这才是做题的关键。
再如,第五题,一共画了三种花,要引导孩子认真分辨每种花的不同种类和数量。
只有读通读懂问题本身的意思,孩子才能做对题,这是一年级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但有的家长心急,一看孩子做错的,马上火冒三丈,一顿批评,然后告诉孩子这个题是做什么的,这样的做法是大错特错的,不仅扼杀孩子的独立读题的探索心,而且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并没有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做题的步骤,更不会养成孩子严谨端正的学习态度。
2、语文常见题型:
如上图所示:第四题是让填正确的序号,然而有些孩子直接填正确的字,甚至不明白序号是什么。这需要家长耐心给孩子讲解。还有第八题同样读题不透彻,很容易选错答案。
读题方法:
1、指读法
即教孩子用小手指着题目中的字一个一个的读,不要落字或跳读,不会的用拼音拼出来。
2、读出声音法
在家做题时,孩子一时不会做的题,要让孩子把题目内容大声读出来。大声读出来,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有利于正确理解题意。反复大声读
3、边读边想,一遍读不明白再读一遍
一年级的小学生,老师要求至少读两到三遍题,确定理解了题意再做题,对于题目较长,理解有难度的题,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读两遍,并让孩子口头叙述这个题是让做什么,检验孩子理解题意的能力。
二、教给孩子正确解题思路和技巧,理清做题步骤,按步骤有序做题。知识从无到有从来是个艰难的过程,加之一年级小朋友理解能力有限,常识性的知识知道的甚少,这一切都会成为孩子理清题意并解出正确答案的障碍,家长的辅导,就是要让孩子明晰做题的步骤,特别是不能一步得出答案的题型,要分步来做,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如上图数学题中的第八题第2小题:
第一步,先划出比7小的数字来,有“3、6、4”;
第二步,再在这几个数中划出比5大的数,只有“6”满足这两个条件。也就是说,分两步来找,两步中都有的数字才是正确答案。
再如上图语文中第四、五、八题:
确定一个正确答案就划去一个词,做下面的题的时候就不再考虑划去的词,减少选词干扰。如第八题中第一步先确定“晒”太阳,第二步轻轻在“晒”字上划个记号,之后的选择就不用选它了。这样可以减少出错率。
三、一年级作业必须每个题或每项作业都规定好合适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一年级的小孩子最怕的是注意力不集中,边做题边玩,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这时候,“时间管理法”是最好用的,如果孩子的.专注力特别差,就一个题一规定时间,从十分钟开始训练,规定好孩子十分钟内要完成哪些题,如果孩子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那么就给予鼓励或奖励,慢慢拉长规定的时间,直到一丝不苟、心无旁鹜的完成所有作业才去玩耍。这样坚持不懈的训练下来的,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就会养成。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作业时,家长万万不可以在一旁不停的指手划脚,这样会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养成孩子独立读题做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家长辅导低年级作业在于教会做题的方法,“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真正的学会理清做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受益无穷。最忌家长过多干预孩子作业的指手画脚行为,或者一味指责,不教做题方法法,不会分步,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教会孩子思考问题的行为,都是事倍功半,起不到良好作用的辅导作业行为,家长一定要谨记。
如何正确辅导一年级的孩子301、审题审三遍,认真地去理解题目的要求
第一遍:首先要看清楚每一个字。 让孩子用手指,指着题目上的每一个文字,家长每读一句话,孩子也跟着读一句。如果句子太长,可以分开两三段来读。这个过程是让孩子可以看清每一个字。可以用比较慢的速度或者分开几段来读。孩子们经常看着这些字来读诵,就会慢慢熟悉这些字和这些字的意思。在一段时间过后,就可以让孩子自己读诵,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时,可以问家长。
第二遍:完整地读完一遍题目上的要求,说一下题意,并且勾画出关键的字和词。读完这一遍以后,家长可以先不急着给孩子们解释这个题目的意思,而是通过这个过程,锻炼孩子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它是怎样的一个要求。这时,如果发现孩子并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意思,或者有理解错误的地方,就让孩子再读一遍,尽量让孩子自己把题目的要求解读出来。如果连续几遍以后,孩子还是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的话,家长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分析和思考。常用的提问方法有这几种:
① 题目要求我们做些什么?(画圈圈、连成线、涂上颜色、填空、计算答案、、、、)
② 要求我们怎么去做?(把哪个地方圈起来?要把什么跟什么连起来?在什么地方涂上颜色?、、、)
比如:把同样高的地方,涂上相同的颜色。
我们可以这样提问:要我们做什么?(涂色)、要把什么地方涂上颜色呢?(同样的高度的地方);要涂些什么样的颜色呢?(相同的颜色)
第三遍:在正确理解完题目以后,再重新读一遍题目,加深孩子的记忆和理解,然后才开始动笔做题。
02、独立解决问题,自己检查答案,要对自己负责。
1、理解完了题目的意思以后,让孩子自己来解答题目。
2、解答完题目以后,要自己对照以下题目的要求,再仔细检查一遍。
检查有很多种方法,不同的题目,检查的方式也不太一样,但大体上都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只看答案,而是要从题目出发,同时再看一次题目的要求。对照题目的要求,进行过程检查、然后才是检查答案。如果是填空题的话,最基本的窍门,就是整句读一遍下来,看看通顺不通顺;如果是计算题的话,一定要再计算一遍; 家长们可以根据这个题目的类型,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引导孩子去进行自我检查。
03、养成改正错误的习惯
孩子自己检查完以后,可以邀请家长再进行一次检查。如果这个时候发现了错误,家长可以根据错误的情况,教孩子一些改正错误的方法。
A类:粗心大意的错误
家长们发现了错误以后,先不要做任何的提示,只是需要提醒孩子,再看一遍题目的要求、或者文字的内容,然后对过程、答案再进行一次认真思考。孩子如果自己发现了错误,并且改正过来了,就让孩子在这一道题目的序号下面,标上一个A字。表示这一类的错误,是由于自己粗心大意造成的,完全是可以自己检查改正过来的,同时也要提醒自己,不要再粗心大意。
B类:使用方法和知识的错误。
孩子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错误,家长们这个时候,可以给他一些提示。
比如:
某一道题目:下面哪一行是不一样的,就在它后面的括号处,画一个“√”。
(1)1、2、3、4、5()
(2)2、4、6、8、10()
(3)5、6、7、8、9()
孩子们是可以理解这道题的要求是让他们选择不同类的一行,但可能并不知道哪一行是不一样的。家长们可以用这些方式进行提示:“第一行的数字那里,它们是在依次发生些什么变化?每一次变化多少?第二行呢?、、、”这样,孩子就可以根据提示,自己去思考,而不是家长直接给孩子答案。总之,要让孩子多动脑筋去思考,这一点,是家长绝对不能代替的。然后,在序号下方标上B字,表示这一类的问题,是知识上的薄弱点,需要多加练习。
C类: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
有一些错误,是家长提示完以后,也不能解决的,那就必须由家长去给孩子进行讲解了,主要是讲解方法以及解题过程。这一类的错误,就在序号下方标上一个C字,表示这是孩子在知识掌握上的难点,提醒孩子在上课的时候,要留心听老师讲解类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