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李治廷 李志廷是一个高智商的混血儿,他的母亲是中国人,他的父亲是中东与阿根廷的混血,所以说李治廷是多国混血。李志廷在16岁的时候就表现出异常好的音乐天赋,16岁的时候,他就立志了自己的音乐梦,每天开始练习弹吉他,十分刻苦认真。当时还签了唱片公司,制作自己的音乐。但是最后他却没有选择读供读音乐专业,而是在英国著名的帝国理工大学,开始攻读物理学专业。
在攻读物理学专业的期间他还坚持创作音乐,然后将创作的音乐寄回国内的公司!而且还在美国加入了一个歌唱组合,可见他对音乐的执着。后来李治廷慢慢进入娱乐圈开始发展,他演的**岁月神偷获得了最佳新人奖,然后开始在娱乐圈发展起来。如果李治廷没有选择在娱乐圈发展,而是打算在物理学方面有一番成就的话,他现在应该有自己的研究室,攻克着物理学难题,或者现在已经是物理学方面的教授或者专家!在物理学方面有自己的事业!李治廷是一个被演戏耽误的物理学高手!
第二名:尚雯婕 尚雯婕是一个歌手,2006年的超级女声的第一名,她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歌手!当时在金鹰卡通的超级新声代里面对她的印象相当不错,他有着相当深厚的歌唱功底,唱的歌非常好听!对新生代选手的指导也非常优秀!但是有着这样深厚功底的歌手,居然是一个法语专业的学生,居然不是专修音乐的!而且尚雯婕是复旦大学的法语专业,万万没想到尚雯婕居然是这样的高材生,简直让人目瞪口呆,刮目相看!
也难怪尚雯婕在驾驭法语与英文歌曲的时候那样有感觉!而且尚雯婕在大学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参加过APEC回忆,而且还担任过同声翻译的首席翻译,是不可多得的翻译人才,如果尚雯婕没有选择当一个歌手,而是选择当一名法语翻译的话,现在与法国的首席会议上,应该有着尚雯婕的身影!但是尚雯婕最后选择进入演艺圈,走唱歌这条路!不得不说,尚雯婕的唱歌天赋真的很好,她唱的歌很有感觉,让人听着很带感!感谢这位法语**姐转行当了歌手,要不然也没有这么多好听的歌曲!
第三名:郭蔼明 郭蔼明是演员刘青云的妻子,当时他跟刘青云结婚的时候,受到了多方阻挠,当时的刘青云还是一个又黑又胖的小伙子,虽然已经进入了演艺界,但是一点成绩都没有,就面对这样的压力两个人结婚了。后来,刘青云慢慢在演艺界发展得越来越好,郭蔼明退居幕后,支持刘青云的发展。
郭蔼明是加州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的高材生,对于机械工程这个专业一般都是男生首选,而我们的港姐冠军,郭蔼明却选择了这个专业,而且还攻读了硕士学位,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这就是传说中的智慧与美貌并存!如果当时郭蔼明没有踏入演艺圈,说不定现在已经是机械工程的专家了,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现在郭蔼明与影帝刘青云两口子的生活十分幸福甜蜜,被称为娱乐圈的楷模夫妻!
1、李建:李建称得上是音乐界的才子,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音乐制作人。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2、撒贝宁:撒贝宁是中央著名节目主持人,相继主持了法制节目《今日说法》,娱乐节目《我们有一套》,2012年成为央视春晚节目主持人。
在离高考还有三个月时,他接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被北大提前录取。即使在大学期间他也是学校里的活跃分子,搞戏剧社,拍电视剧,获得中央台“理想杯”二等奖,大四又被保送研究生。
3、何炅:何炅是湖南卫视的台柱子,也是影视演员,流行乐歌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何老师是一位相当有才华的人,而且在娱乐圈里人缘极好。他也是个学霸,1992年被保送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语,1997年大学毕业留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语系教师。
4、黄磊:因参加《爸爸去哪》而大火的黄磊,黄老师更是了不起。他是中国大陆男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监制,歌手,教师,作家,集各种才华于一身。
他1990年考入北京**学院表演系,1997年北京**学院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有很多演员都是黄老师的学生,其中比较出色的有海清,姚晨,张嘉倪,杜淳等。
5、喻恩泰:喻恩泰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硕士学位,2006年又选择***戏剧学院攻读导演专业博士,2009年他取得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和导演专业的双料博士。他因出演《武林外传》中的秀才一角而被大众所知,在现实生活中他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人物生平
1919年4月15日,蒋丽金出生于北平,祖籍浙江杭州,长在唐山。蒋丽金喜欢读书,恰好她的父母也非常注重对两个女儿的教育,在蒋丽金国中毕业后又把她送进了唐山仅有的一所教会学校读高中。但是,那所教会学校却几乎等于个家政培训班,整天教女孩子们的就是剪纸、画画、做女红。满脑子都沉浸在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中的蒋丽金可不喜欢这些,她缠着父亲要到北平去读书。父亲最后选择了一所对学生要求极严格的贝满女中把女儿送了进去。蒋丽金的本意,是想作一名济世救人的女医生,而且她也考取了协和医学院,并且获得了 入学考试奖学金。然而,时局的不断变化击碎了蒋丽金的从医梦。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协和关闭了,蒋丽金去了上海的圣约翰乾坤医学院。1942年,她因病回到北京,当时有两所学校可以继续读书,一所是日本人办的北平医学院,另一所是辅仁大学。蒋丽金虽然很喜欢学医,但却不愿上日本人开的大学,她选择了辅仁大学化学系,从三年级插班。她在这座学校里获得了化学学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得了化学硕士学位。之后,蒋丽金赴美国留学。蒋丽金留学归来中国后一直为中国化学事业作研究。
1938年,北平贝满女中高中毕业,同年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系。
1941年,考取北平协和医学院,后转入圣约翰大学,1942年插班入辅仁大学化学系,1944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46年,辅仁大学研究院化学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任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化系助教。
1948年,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学院药化系。
1951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至1955年先后在美国堪萨斯大学药化系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做博士后。
1955年,回中国从事中国大漆漆酚的研究工作,硼氮六环化合物的合成以及高感胶片助剂的剖析等工作。
1956年,任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感光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78年以后,开展了光化学研究。并担任感光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会委员会主任和生物化学与结构化学研究室主任。1978年起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等职。
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原学部委员),并任化学部常委。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50年代在美国曾从事可的松衍生物的合成及维生素D的部分合成工作。
蒋丽金早年从事防氧化剂合成,可的松衍生物的合成和维生素D的部分合成等研究。1955年回中国后,在药物、涂料、杂环化合物、感光材料有机助剂的合成与结构鉴定、核磁共振技术在有机化学鉴定中的套用等领域开展研究,特别是中国大漆漆酚的研究、有机氟化物的合成、硼氮化合物的合成等研究工作成绩卓著。蒋丽金参加研制的160胶片,1978年和参加单位一起荣获中国科学大会奖,1986年获中国国防专项中国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作为中国光化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蒋丽金积极支持和推动了中国光化学学科建设,并在光化学前沿领域开展了科学研究。参加了中国国家"八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之一"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化学问题"等研究工作,在生物光化学,特别是在竹红菌的光疗机制、藻类天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主持研究的"竹红菌素的化学和光头号机制"、"藻胆蛋白的结构与藻类进化的关系和能量传递机理研究"、"天然苝醌化合物的光化学、光物理和光动力作用"等等
人才培养蒋丽金长期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和科大研究生院 *** 教授和感光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为中国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门人才。
荣誉表彰2、蒋丽金曾荣获中国"三八"红旗手、中华全国妇联"三八"红旗手、中国科学院京区直属单位"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建功"标兵等光荣称号。
3、蒋丽金分别于1990年、1993年、1996年三次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5、蒋丽金多次代表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中国科学院和全国妇联出访美国、英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多次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
6、蒋丽金先后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负责翻译出版了《现代分子光化学》译著一部。
个人生活两人经历相似
丽金和许国志夫妻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人的经历却是出奇地相似。他们两人同年同月生, 都出生于1919年4月,所不同的是蒋丽金比许国志早出生五天。当然,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城市,直到33岁以前,他们还是不曾相识的陌路人。许国志和蒋丽金的第二个巧合是,他们都是在1946年参加的出国考试,而且都考取了自费出国生。蒋丽金参加赴美留学考试是受到她老师鼓励的结果,否则的话,以她的家庭条件,是断然不敢产生留学念头的。和蒋丽金不一样,许国志参加出中国留学考试是其诺守"无损"原则的结果。许国志办事有个理论:一件事如果有意义有价值,不管你从事后能否成功,只要在道义上和物质上没有损失就可以参预。当许国志参加自费留学考试时,早就知道自己无力支付那笔昂贵的费用,但他想的是考试能督促自己学习,肯定无害。当然,坐在上海考场中的许国志并没有想到,此时坐在北京另一间考场里参加这次出国考试的还有一个能让他一见倾心的聪慧姑娘,若真是无力成行,那7年后他就不会有机会和蒋丽金相识相恋。
节衣缩食 筹措资金
蒋丽金和许国志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都没能立刻踏上前往大洋彼岸的求学道路,原因也是如出一辙,都是因为没钱。但这两个当时并不相识的青年男女又恰恰是都属于那类不甘轻易的类型,他们开始节衣缩食,为能够实现赴美国留学的愿望筹措资金。
蒋丽金在大学当助教,整整两年,为了不让钱贬值,每次发工资后她都及时把钱全买了面粉,等到一有换外币的机会再把面粉卖出去,然后立刻把钱换成外币。许国志是个兴趣广泛的人,对音乐、文学都十分喜爱,到北平后廉价收集了不少日本人投降后处理的旧唱片,后来 ,他把这些唱片带到上海卖了,凑的费用出中国留学后,费用还绰绰有余。
相遇美国 步入爱河
英国很大,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很多。巧的是,蒋丽金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堪萨斯大学去工作,那里的中国学生不多,圈子里的人几天就熟悉了,极为相似的年龄和经历竟使得蒋丽金和许国志这两个多年无暇顾及谈爱成家的大龄男女涉入爱河,并且很快就请朋友们喝了喜酒。这一天是1954年8月15日,一对新人都刚刚过完35岁生日。
故国双归情
1955年9月15日,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的克利福兰总统号轮船缓缓离开了旧金山海岸,这是一次在中美两国的外交史上被载入史册的航程。这是自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来,第一批归中国国受阻的中国学者搭乘客轮从美国直接到达香港返回中国,其中就有蒋丽金和许国志夫妇 。
在美国,事业上的成功就意味着荣誉、地位和金钱,几年的刻苦与奋斗,蒋丽金和许国志已经攀登到了成功的边沿。蒋丽金读完博士学位后一直在从事当时带有开创性的可的松衍生物合成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许国志也在获得硕士学位后由于其敏捷的思维能力受到教授的赏识,而转到数学系当研究助教,参与关于正交函式的研究,并拿到了数学博士学位。夫妻俩在各自的领域内如鱼得水,舒适的生活和即将到手的荣誉都在向他们招手。然而,新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也在向蒋丽金和许国志招手。中美两国持续一年多的日内瓦大 使级会谈结果鞭策著这对夫妻,没有讨论,没有争执,更没有犹豫,蒋丽金和许国志很自然地决定,要争取第一批回到中国,为生养了自己的中国尽职尽力。
两天后,克利福兰总统号停泊在洛杉矶码头,蒋丽金和许国志趴在船舷上,见到有一对带着一双小儿女缓缓走上轮船的中年夫妻,这就是为返回中国不屈不挠奋斗了5年之久的钱学森先生和他的一家。与钱学森同船归中国,使克利福兰总统号上那些本来就激动的中国学子更加群情振奋,他们数了一下,全船连同抱在手中不满周岁的婴儿在内,一共是30名即将回到中国人。不知是出自谁的建议,"克利福兰轮归中国留学生会"在欢庆的气氛中成立了,年龄最长的疏松桂被推选为主席,从此这一群原本孤雁般的海外游子就相互帮衬著一起走向远方的家。
半个多月的海上生活,使归中国学者们增进了了解,尤其面对钱学森先生,蒋丽金和许国志更是无话不说。"回中国后准备做什么工作呀?"一次钱学森问蒋丽金和许国志。对这个问题蒋丽金和许国志确实没想好,蒋丽金专攻化学,回中国后必定要干老本行无疑,可许国志还没拿准自己是从事机械还是钻研数学。蒋丽金夫妇征询钱学森的意见,钱学森和许国志谈起运筹学,他建议蒋丽金夫妇回中国后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运筹学当时在美国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它需要的是一批具有相当素质和洞察力的科学家。后来,蒋丽金夫妇在婚姻中互相扶持,在学术研究所互相学习、促进,为中国事业作出了贡献 。
社会任职先后担任美国《Organic Preparations and Procedures International》、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中国科学》、《科学通报》顾问委员会委员、编委等职。
蒋丽金是第四届和五届中国政协委员和第六届、七届、八届中国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