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英语复习中的阅读理解题,成都美博的老师为同学们梳理了四类题型的相关解题方法及攻略,供同学们酌情参考:
一、主旨大意题
标志词:title,subject,main,idea,topic,theme 等词
1. 归纳标题题
特点:短小精悍,一般多为一个短语,涵盖性强,一般能覆盖全文意思,精确性强,表达范围要恰当,不能随意改变语意程度或色彩。
2. 概括大意题
特点:包括寻找段落大意(topic)和文章中心思想(main idea)
解题技巧:
A. 位于段首
往往在文章开头,先点出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做具体陈述。
判断第一句是否为主题句,可以分析段落首句与第二、三句的关系,若第二句开始就对第一句进行说明,则第一句就是主题句。
有些段落,主题句后面有明显引出细节的信号词,如:for example, an example of, first, second, next,last,finally,to begin with, also, ,besides,one...the other,some ,others等
B. 位于段尾
有些文章,会在开头列举事实,然后通过论证阐述作者的核心论点。当一种观点不易解释清楚或不易别人接受时,主题句便会到段落末尾才出现。可以通过引出结论的信号词,来确定主题句的位置在段尾,如:so,therefore,thus,consequently,in conclusion,in short,
in a word,to sum up等
C. 位于段中
先介绍背景和细节,接着用一句综合性或概括性的话概括前面的内容,然后再围绕主题展开对有关问题的深入讨论,这种主题句往往会在段落中间出现。先提出问题,,然后给予回答/点出主题思想(主题句),最后给予解释
D. 首尾呼应
主题句在段落开头和结尾先后出现,但并非简单重复,后一个主题句对该主题作最后的评述,或对要点作一概括,或使之引申留给读者去思考
E. 无明确主题句
找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归纳总结
注意:
新题型中有一个选项是干扰项,易犯三种错误:
(1)表述过于表面,只涵盖该段个别细节
(2)表述过于笼统,已经超出该段内容
(3)表述于段落内容无关,在段落中找不到相关依据
二、细节理解题
考查内容主要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数字等议论文中例证细节和定义类细节。这类题答案一般都能在文中找到。但答案不一定是文中原句,要根据文章信息自行组织语句回答问题。
1. 事实细节题——寻读法
直接理解题:who,what,which,when,where,why,how提问,或判断正误;
间接理解题:需与原文信息转换,表达上与原文有差异
2. 排列顺序题——首尾定位法
找出第一个事件和最后一个事件,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3. 图文匹配题——按图索骥理清线索
设题形式:给出图表,根据图表提问问题
4. 数字计算题——(方法:审题——带着问题找细节-对比、分析、计算)
可直接找到相关细节,但需经过计算得到答案
三、推理判断题
主要考查对文章隐含或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要求根据内容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包括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态度的判断、对修辞语气、隐含意思的理解等。
题干关键词:infer(推断),indicate(象征、暗示),imply/suggest(暗示),conclude(作出结论),assume(假定、设想)
1. 细节推理判断题
一般可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或借助生活常识进行推理判断
2. 预测推理判断题
根据语篇对文章接下来的内容或可能的结局进行猜测
3. 推测文章来源或读者对象
4. 写作意图、目的、态度推断题
a.询问写作目的,选项词常为:explain(解释),prove(证明),persuade(劝说),advise(劝告),comment(评论),praise(赞扬),criticize(批评),entertain(娱乐),demonstrate(举例说明),****yze(分析)等
b.询问语气态度,选项词常为:neutral(中立的),sympathetic(同情的),satisfied(满意的),enthusiastic(热情的),subjective(主观的),pessimistic(悲观的),optimistic(乐观的),critical(批评的),doubtful(怀疑的);hostile(敌对的)等
解题技巧:
1. 文中直接陈述的内容不能选,要选择根据文章推理出来的选项。
2. 选择的答案一定要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理由。
3. 要忠实于原文,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想法;不要脱离原文主观臆断。
四、语义猜测题
考点:
1. 猜测某个词、词组、句子的意义
2. 对文中的多义词或词组进行定义
3. 判断某个代词的指代对象
解题技巧:
1. 通过因果关系猜词
找出生词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借助关联词(because,as,since,for,thus,as a result,of course,therefore等)
2. 通过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关系猜词
通过同义词猜词,一要看由and或or连接的同义词词组;二要看进一步解释过程中使用的同义词
通过反义词猜词,一要看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或副词;二要看与not搭配的表示否定的词语
3. 通过构词法猜词
根据前缀、后缀、复合、派生等构词法判断词义
4. 通过定义或释义关系来推测词义
这种同义或释义关系常用is,or,that is,in other word,be called
5. 通过句**能来推测语义
6. 通过描述猜词
7. 通过常识猜词
一、常见题型分析 (一)主旨大意题 主旨大意题在阅读理解试题中所占比例及难度都相当大。主旨大意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全文的核心,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信息来阐明中心话题。因此,把握主旨大意对于正确理解全文具有重要意义。要找出主旨大意,应采用快速阅读法浏览全文,阅读时要注意抓住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文章不同,中心句在文章中的位置也就不同,但一般情况下阅读时应特别留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及各个段落的首句和尾句,因为它们往往包含文章的中心议题。更多精彩尽在《试题调研》第9辑《考前抢分必备》 常见的命题方式: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What dose this passage mainly concern? The main theme of this passage is_____________ The main point of the passage is_____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The title that best expresses the theme of the passage is______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writing this passage is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passage as a whole? 文章主题常常可以通过文章的写作方法来体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题句位于句首。主题句出现在文首,开门见山,提出主题,随之用细节来解释、支撑主题句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这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演绎写作法。2。主题句位于段末。主题句出现在文章结尾是作者采用了先摆事实,后作结论的手法。这种段落称作归纳型段落。这是英语中最常见的归纳写作法。3. 主题句首尾呼应。为突出主题,作者先提出主题,结尾时再次点出主题,这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也较为多见。通常,前后表述主题的句子不是简单的重复,后面的表述往往有进一步的引申或发展的意味。4。主题句位于段落的中间。主题句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通常前面只提出问题,文章的主题由随之陈述的细节或合乎逻辑的引申在文中导出,而后又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或发展。5。主题句隐含在段意之中。全文没有明确的主题句。其中心思想包含在各个句子中,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要把所有已知的细节综合起来,进行逻辑推理,概括归纳出主题句。 典例1 The global energy crisis is approaching. What can we do? Here are some steps you can take。 Cooling puts the greatest stress on your summer energy bill and the power grid(电网). Just as a tune-up for your car can improve your gas mileage, a yearly tune-up of your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can improve efficiency and comfort. Clean or replaces filters monthly or as needed。 …… Drive the car that gets better gas mileage whenever possible if you own more than one vehicle. If you drive 12,500 miles a year, switching 10 percent of your trips from a car that gets 20 miles per gallon to one that gets 30 mpg will save you more than £65 per year。 Carpool. The average U.S. commuter(乘车上班族) could save about £260 a year by sharing cars twice a week with two people in a car that gets 20.1 mpg—assuming the three passengers share the cost of gas. (2008·安徽卷)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 A. energy-saving tips B. fuel-saving tips C. do-it-yourself tips D. environment-protecting tips 解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节约能源。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主题很明显,文章一开始就点明了主题,接下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如何save energy展开,而save fuel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故选A。针对主旨大意类题目,应采用快速阅读法(Skimming)浏览全文。在阅读时,应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及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因为他们往往名包含文章的中心议题。 目的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唤起读者对文章阅读的兴趣。所以在标题选择的过程中,在满足概括性和针对性的条件下,还要考虑标题的醒目性。 (二)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是指在理解原文字面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语篇逻辑关系的分析和细节的暗示,作出一定的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文章的深层意义及隐含意义的过程。推理判断题在阅读中属于难度较高的题型,通常占总题数的15%-30%。它主要考查考生理清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能力以及考生的识别能力。推理判断题所涉及的内容可能是文中某一句话,也可能是某几句话,要求考生在遵循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对文章字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逻辑推理,揭示其深层含义。常出现的推理题有逻辑推理,知识推理等。这类考题中常出现的词有:infer, imply, suggest, indicate, conclude, learn from, probably, most likely, can, could, might, may等。 常见的命题方式: From paragraph one we can infer that_________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 What can we learn from…? 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passage that_______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first paragraph most probably implies that______ The author implies that_______ This passage would most likely be found in______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is_________? 推理判断题要在阅读理解整体语篇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真正内涵。(1)要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线索,这是推理的前提和基础;(2)要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挖掘加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分析、综合、判断等,进行深层处理,符合逻辑地推理。不能就事论事,断章取义,以偏概全;(3)要忠实于原文,不能主观臆想,更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4)要把握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语篇的结构。要体会文章的基调,揣摩作者的态度,摸准逻辑发展的方向,悟出作者的弦外之音。 典例1 Michael Fish may soon be replaced as a weather forecaster by something truly fishier—the shark(鲨鱼)。 Research by a British biology student suggests that sharks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storms。 Lauren Smith, 24, is close to completing her study on shark’s ability to sense pressure。 If her studies prove the theory, scientists may be able to monitor the behaviour of sharks to predict bad weather。 … It has been discovered that a shark senses pressure using hair cells in its balance system。 At the Bimini Shark Lab in the Bahamas, Miss Smith fixed hi-tech sensors to sharks to record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while also tracking them usin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technology。 In Aberdeen, she was abl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idal(潮汐的) and temperature changes on dogfish—none of which were harmed. She also used a special lab which can mimic(模拟) oceanic pressure changes caused by weather fronts。 She is due to complete her study and graduate later this year. She says she will be looking for a job which will give her the chance to enrich her experience of shark research. (2008·天津卷) 44. The passage is most probably taken from _____。 A. a short-story collection B. a popular science magazine C. a research paper D. a personal diary 45.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first four paragraph of the passage? A. Sharks may be used to predict bad weather。 B. Sharks’ behaviour can be controlled。 C. Michael Fish is not qualified for his job。 D. Lauren Smith will become a weather forecaster。 如:Mary is due to leave at two o’clock。 解析 本文为科普类文章,介绍了一位英国生物系学生对于鲨鱼来预测暴风雨的研究。 44. B 推理判断题。本题适宜用排除法。由文章内容来看这是一篇科普文,A、D可删除,由文章的语言来看,并未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可删除C “a research paper”(科研论文) 45. A 推理判断题。由第一段和第四段可知,前四段所要表达的含义为If her studies prove the theory, scientists may be able to monitor the behavior of Sharks to predict bad weather。(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监视鲨鱼的行为来预测不好的天气”。故A 项正确。细节推断题要求学生根据语篇关系,推断具体细节,如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人物身份、事件等。一般可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或者借助生活常识进行推理判断。解答此类题,不仅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对细节以及有关背景知识有一个充分的理解。 典例2 It had been some time since Jack had seen the old man. College, carrier, and life itself got in the way. In fact, Jack moved clear across the country in pursuit of the dreams. There, in the rush of his busy life, Jack had little time to think about the past and often no time to spend with his wife and son. He was working on his future, and nothing could stop him。 Over the phone, his mother told him, “Mr. Belser died last night. The funeral is Wednesday。” Memories fleshed through his mind like an old newsreel as he sat quietly remembering his childhood days。 … Inside he found these words carved: “Jack. Thanks for your time! Harold Belser。” “Oh. My God! This is the thing he valued most …” Jack held the watch for a few minutes, then called his assistant and cleared his appointments for the next two days. “Why?” his assistant asked。 “I need some time to spend with my son,” he said. (2008·江苏卷) 69. Why did Jack say he needed some time to spend with his son? A. He was very tired of his work and wanted to have a good rest。 B. He had promised to spare more time to stay with his son。 C. He had missed his son and his family for days。 D. He ca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time with his family。 解析 本文属于记叙文,文章由邻居之死而引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主题:友情、亲情才是最重要的。69. D推理判断题,由文中可知Belser的遗言对Jack触动很大,同时也使他开始领悟到:只有亲人、朋友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因果推断题要求考生根据已知结果推测导致该结果产生的可能原因,考生要准确掌握文章的内涵,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回答推理判断题的试题时,考生一定要牢记,能够直接从文中找到的选项不是正确选项,因为与原文一样的句子不叫推理。只有那些没有在文中直接出现,但根据文中的信息经过推断可以得出的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二、解题方法 1. 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其次,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理解。 2. 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题。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不能顺利地输入信息,更谈不上运用英语。近几年的高考阅读速度大约是每分钟40个词左右。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 抓主题句这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通常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程序,即从概述开始,随之辅以细说。这时,主题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当然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主题句往往对全文起提示、启迪、概括、归纳之作用,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题往往直接可从主题句中找到答案。 3。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体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 4. 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 更多精彩尽在《试题调研》第9辑《考前抢分必备》。在实际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中心思想,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
阅读理解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自始至终占着主导地位,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那么英语阅读理解有什么解题技巧?下面是我整理的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的相关内容,欢迎浏览。
历年高考试题阅读理解命题特点和规律1
1.语篇选材多为时文,题材多样化,信息丰富
选材多源于英文报刊和网络媒体,包括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小品、日常生活、新闻报道、社会背景、政治经济、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并且具有鲜明的英语语言文化特点和浓厚的时代气息。
阅读材料可以是叙述、描写、应用、说明、议论等文体皆备。
2.语篇的字数明显增加,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要求高
阅读理解的词汇量保持在3500个左右,读速大约每分钟60-70个单词。
也就是说高考中的每篇文章要在6-8分钟完成。
3.增加了生词量,提高了猜词能力
高考的文章大约有3%左右的生词,须根据上下文或整篇文章才能做出推断。
同时也检测考生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的能力。
4.试题设计精巧,干扰项编制水平高
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求,主要是通过短文后面的多项选择题进行检测的。
总体说来,其能力 要求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包括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2.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
3.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理解深层的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4.既理解某句,某段的含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既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去理解。
阅读理解归纳为以下四大题型分析2
Ⅰ.事实细节题
属于细节类型的阅读理解题一般只针对某个特定的细节,题型可以多种多样。
此类题型一般分两种。
第一种是直接理解题,在原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
第二种是词义转换题,正确选项是原文有关词语和句子的转换。
做此类试题一定要抓住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发展过程和结局等环节,所选答案一定要符合原文,切不可望文生义。
这类题型的主要提问方式常为:
①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NOT true in the passage?
②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discussed/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③Which is the right order of the events given in the passage?
④Al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NOT true except .
细节题的破解一般采用寻读法,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
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
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寻读法还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理解。
做此类型的题目还要特别注意句子的逻辑关系。
英语中有许多功能词,如:表因果关系的because, since, as等;表转折关系的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等等。
Ⅱ.猜测词义题
在高考阅读题中,考生遇到的最大障碍往往有两个:一是被已认识的单词的某一熟知含义所误导;二是被完全不认识的单词的意思所阻碍,从而出现理解偏差或理解困难,影响阅读的速度。
其实解决这两个困难的`一个重要法宝是考生在心目中树立起上下文观念,要学会"顺藤摸瓜",通过构词,语法,定义,同位,对比,因果,常识,上下文等线索确定词义。
在阅读解题时要注意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
1)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猜测生词的词义
在be,be called,call等判断词出现的判断句中,或定语从句及标点符号,可以根据已知部分,猜测生词的含义。
例如: The herd**an, who looks after sheep, earns about 650 yuan a year.通过理解定语从句的意思,能猜出herd**an是“牧人”。
2)根据对比关系猜测生词的词义
在but,however,yet,otherwise,though这些表示意义转折的连词出现的句子中,其前后的词有明显的对比关系,根据已知的内容,通过这种对比关系,就很容易猜出生词的词义了。
例如: Though Tom’s face has been washed quite clean, his neck still remains grubby. 和clean意思相对的便是“肮脏的”了,因此可猜出句中grubby的意思是“肮脏的”
3)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because, since与as是连接原因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so是连接表示结果的状语从句的连词,so...that与such...that中的that是连接结果状语从句的。
当这些信息词出现在有生词的句子中,通过因果关系,依据已知部分就能猜出生词的词义。
例如:She wanted the hairdresser to trim her hair a bit because it was too long. 根据because从句所讲的意思,我们就可推测trim就是“修剪”之意。
4)根据生活常识猜测词义
运用逻辑推理能力,自身的生活经验及生活常识。
再联系上下文能读懂的部分,可以正确猜出词义。
例如:Most of the roses are beginning to wither because of the cold. 根据句子意思及生活经验,wither表示“枯萎”。
5)根据同等关系猜测词义
同等关系,指的是一个词,一组词或短语在句中作同一成分,而且它们的词义都属于同一范畴。
明显的标志是,这样的词组或短语中间常常用并列连词and或or来连接。
例如: At forty-two he was in his prime and always full of energy. 从“年龄42岁”以及与prime具有同等关系的full of energy可以猜出prime的意思是“盛年时期”。
6)根据列举的事例猜测词义
You can take any of the periodicals: “The World of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Schools”, or “English Learning”. 从后面列举的例子中,可以猜出periodical是“期刊,杂志”的意思。
7)根据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
根据学过的构词法知识,知道词根和前缀或后缀的意义,就可猜出由它们组成的新词词义。
Ⅲ.推理判断题
做这类题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整体语篇的同时,又要求学生对作者的态度、意图及文章细节的发展作正确的推理判断,力求从作者的角度去考虑,不要固守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不要主观臆断,凭空想象,任意发挥,而走入误区。
学生要学会运用主题句去推测、揣摩文字背后作者的意图,运用归纳、对比、演绎技能,运用背景知识去挖掘文章深层含义,从而正确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同时认真体会文章的语气与感情基调(如:否定、厌恶、反问、讽刺等)。
这类试题常以如下句式发问:
①What can you conclude/ imply from this passage?
②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态度)towards...?
③We can infer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Ⅳ.主旨大意题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能够把握文章的总体,并真正理解主题和中心;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概括、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解题,难度较大,属于高层次题。
一般主旨大意题可以分为两类:
1.确定文章的标题和主题(title or topic)
标题位于文章之首,用来高度概括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题。
它可以是单词,短语,也可以是句子。
要确定文章标题,首先,要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考虑标题是否与主题密切相关;其次,看标题是否能概括全文内容。
不能只概括短文中的某些事实或细节;然后,要注意标题范围不应太大或太小;最后,标题应简练并能吸引读者。
即:1、独特新颖 2、概括性强 3、短小精炼。
常见的标题型题干:
1) The best title/ headline for this passage might be________.
2) The text (passage) could be entitled ______.
3)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4) What’s the topic of the article?
2. 主题句(topic sentence)及主旨大意(main idea)的概括
一篇文章一般表达一个中心内容或主题。
这个中心内容或主题通常用一个句子来概括。
此句叫做主题句。
一般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都有主题句,而且多位于文章的开头,有时也位于文章的中间或末尾。
但有时不能在文中直接找到主题句,要求读者把握每段的主题句,弄清段于段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自己归纳总结。
主题句必须能简洁明了地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概括性。
文章或段落的其他句子都是对主题句的进一步解释,说明,论证或扩展.
常见的主题句和主旨型题干:
1) 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e passage?
2) This article/text/passage mainly tells that _________.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gives a 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英语写作中的选词和造句3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
因此,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首要的一点是要尽可能多的熟悉和掌握英语词汇。
一般来说掌握的词汇越多,运用英语的能力也会越强。
那么怎样才能扩大词汇量呢?最佳方法之一是大量阅读。
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基础词汇后就要选词进行写作训练了,要学会用最有用也最常用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用词组句往往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一定要注意将正式用语与非正式用语,书面语与非书面语区别开来。
还要清楚各类词的特点和在句子中的功用,能熟悉地进行词语词语的搭配组合。
1.基本词语的灵活运用。
首先注意句中关键词汇的运用要符合英语语言的习惯。
其次,在用词正确地前提下,多用生动形象的词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高级词汇的合理使用
高级词汇主要是指考试大纲中没有列入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较频繁的词汇。
大纲中较常用的词汇通过构词法形成的词汇也属于高级词汇。
是否使用高级词汇可以基本判断该考生所掌握的词汇量。
(1)挖掘考纲外词汇
有些单词在英语考试大纲中确实未曾出现,但在阅读时经常碰到。
(2)挖掘可替代词汇
使用词组、习语来代替简单枯燥的词汇。
如:用make full use of代替use,用catch sight of代替see.
3.怎样写出好句子
(1)句子要完整
(2)句子要连贯。
所谓连贯,一是指意思上的连贯,二是指结构上的连贯。
也就是说,一个句子不仅要做到思想内容的和谐还要做到遣词造句的和谐。
(3)句子需简洁。
句子不应有任何不必要的词。
只要意思表达充分,用词越少越好。
用词过多只会使意思更加模糊不清而不是更加清楚。
(4)句子要重点突出。
可以用用倒装、感叹、反问等方法。
(5)句子要多样化。
(6)句子要一致。
4.写作时的常见错误(这个是我待过班里见过的)
(1)语序错误
(2)句子中时态、语态的错误
(3)句子中出现不平行结构
(4)串句
(5)中式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