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岁起开始练习写字比较好,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读大班,上幼儿园以后,孩子就会学习画画,经过两年多的握笔练习,孩子的控笔能力已经得到提升,此时练习写字的难度就会有所降低。
练习写字的时间往往在半小时以上,六岁以前的孩子不适宜长时间坐着不动,也不宜长时间握笔写字,否则会对孩子的脊椎和手指部位的骨骼发育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家长最好让孩子在六岁以后开始练习写字。
从孩子六岁起,家长就要注重引导孩子进行有效衔接方面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小学生活。而练习写字就是非常好的练习项目,因为孩子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会不断熟悉每个字的笔顺和结构,不仅有助于孩子掌握每个字的正确写法,有效扩大识字量。
为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还有助于孩子加快写字的速度,提高写字的质量,孩子上小学以后就不会为写作业问题而犯愁,也能取得更为优异的学习成绩。
练字方法
1、激发动机,培弊意志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动机是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动机与需要是紧密联系的,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练习写字便是人的一种社会需要。
中小学生练习写字是提高书写水平,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成年人练习写字是传递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从艺术角度讲,练字则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需要。
人对练习写字的需要不是自生的,而是靠实践的体验、靠教育者的引导逐步形成的,并由此产生情感、形成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练字的动机。否则,无意练字,勉强对付,定是笔力浮滑,结构松散,进步不快;这样又会反过来影响写字的兴趣。
意志,对练习写字的人尤为重要。在人们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产生练字的欲望后,还要根据练字的要求,拟定计划,选择练习手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这种自觉确定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锤炼意志的过程。练就一手好字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俗话说“字无百日功”。
2、循序渐进,规矩练字
循序渐进是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普遍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人的认识能力发展顺序进行学习,从而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相基本技能。
这一原则是由学科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决定的,也是人们的认识及其能力发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序”可循的客观要求。
汉字结构以笔画为最小单位,由笔画组成独体字,由笔画和独体字演变为部首,再由部首组成合体字,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逻辑系统。练习写字就应该遵循这个系统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练习。但是,强调循序渐进,并非顺序唯一。
因为汉字笔画、部首、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比如,字的笔画与字的结构,按顺序讲,应先练笔画,再练结构,因为笔画是结构的基础。但是,在练习笔画时,单练笔画还不行,还必须结合字的结构一起练习,因为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将笔画与具体字的结构结合起来练习,才能逐步写出合格的笔画。
3、临摹结合,掌握规律
古今学书练字的经验证明,临摹字帖是唯一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摹帖,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笔照着字帖上透出来的字一点一画去描,要求描写的字笔迹不要越出字帖上字的笔画轨道。
如果摹写的是毛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走字帖上字的笔画的中线;如果摹写的是钢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与字帖上字的笔画完全重合。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学到字帖上字的行笔轨道和字形结构。
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要求笔画写得像,并注意轻重、节奏和粗细的变化。这样,久而久之,就可学到字帖上字的笔意。由于临书比摹书难,因此要先摹后临。由于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学书练字的手段,所以要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练字
一般进入小学一年级,也就是7~8岁才适合练字。
1、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三岁以前的孩子手指关节发育不成熟,如果这个时候要求孩子练字很可能会造成手指发生变形,甚至对以后的指关节发育也有影响。
2、4~5岁的时候,孩子的手部发育已经逐渐能够适应写字的活动,同时孩子也已经上了幼儿园,这个时候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一个绝佳时机,让他了解汉字,对汉字的书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可以让孩子认字或者玩一些汉字方面的游戏,重点还是培养兴趣,这个过程当中应该让孩子懂得用笔如何写字和写字的姿势。
3、7/8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上小学,对汉字的积累也有很多,对字的结构也能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力量的不足,可能写一会儿字就累了,这也是需要练的一个因素。练字的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20分钟之内就可以。
4、当孩子到了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时候,手臂的肌肉和关节的发育基本上已经健全,有了写字横平竖直的能力,由于之前对孩子的培养让孩子对写字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所以这是练字的一个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