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高考全国卷模式中,数学和物理中的最后两道题一般出关于哪些知识的题目?最好能列个单子说明一下

高考全国卷模式中,数学和物理中的最后两道题一般出关于哪些知识的题目?最好能列个单子说明一下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5-05-10
  • 发布时间:2024-04-17 15:40:02
我是今年刚高考完的学生,数学全国卷136,物理较差,满分120,我得了81分。现给你总结如下:数学最后一道题一定是数列与某个知识点的结合题:这个知识点可能是以下一点或者几点:三角函数,复合函数(对数,指数,二次混合),极限(极有可能是数列的
内容详情

我是今年刚高考完的学生,数学全国卷136,物理较差,满分120,我得了81分。现给你总结如下:

数学最后一道题一定是数列与某个知识点的结合题:这个知识点可能是以下一点或者几点:三角函数,复合函数(对数,指数,二次混合),极限(极有可能是数列的),圆锥曲线。

这类题碰见证明不管会不会,先写“当n=1的时候,经检验命题成立”,不需要证明,也不会有人哦,呵呵,这就是1分;接着写“假设n=k(k>=1时),命题成立,即:...(这时候就把k带入就行了)”。这也是1分。接着你正推三步,倒写三步,最后一行写“由上可知:当n=k+1时命题成立”,一般老师看你写这么多,就一定会看,越看越觉得有理,我相信这一问你能拿一半以上的分。我经常在数学最后一道题在完全不会的时候也能拿7分,呵呵,推荐你用哦。

数学倒数第二题,98%是圆锥曲线题:第一问通常是求圆锥曲线方程,第二问分三种情况:1,求参数的范围,2,求另一个圆锥曲线,3,证明某个命题。

第一问通常90%使用定义法,其中95%以上用第二定义。第二问有两种方法:(我自己总结的哦,名字有点怪~,呵呵)1,设而不求用维达:1,将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连列,写出和x1.x2,代入已知关系,可求。2,点差法:写x1,的方程(由第一问)和x2,的方程联列,两式相减,写成y1- y2/ x1-x2=k(y1+y2/ x1+x2)的形式。y1+y2/ x1+x2是唯达,y1- y2/ x1-x2是斜率。这样就写出来了。

物理最后一题已经连续4年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了,这种题有三步:一找半径,二找圆心,三找临界状态.由于这类题很灵活,你需要多做题,利用参考圆做较简单。以我的经验,明年考电磁感应的可能很大。这类题分为棒切割和感应产生。要分清楚谁是电源谁是电动机,将杆的电阻当成电源的内阻,利用求解即可。

倒数第二题不一定,有三种可能:1,闭合回路欧姆定律的题。这种题要会画等效电路图,把握住穿过用电器电势降低,同一导线上电势相同。另外一定要注意电容器接入电路的作用,以及带电粒子穿过时的不同。2,电磁感应的题。我上面已经说过了,现在就不重复了。3,动量,动能的结合题目。一般要用到弹簧,抓住原长,临界,现在三个装态。这种题只要有文字,基本方程,纯属送分。

我打字慢,打了好久……就当是我考后的总结,以方便后人。希望你能得到点有用的,祝你来年考好!如有错字请谅解……

重庆2023高考数学难度大吗

这个...北京的最后一题这几年都很抽象,我建议先把前面的完满一下。

最后一题的考虑,首先要好好利用前两问的答案提示,一般而言,后几问是前面的跳跃提升。可能一下子找不到思路,但一定要注意转化,充分利用已获得的结论。

一般而言,这样的问题答案是十分流畅简单的,弄不好就是几行而已,但思维容量大。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及时调整思考方向。要学会构造,这有点难,但很重要。

对于奥数,我觉得吧,还是有用处的。北京的最后一题的确有竞赛风格。但平时,我建议只要学习一下奥数中的重要方法以及思想,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这样的话就会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了。

当然,一道压轴题可能没有一个人做出来,心态很重要。额,加油!

今年高考数学22题第一问多少分

重庆2023高考数学难度不大。

重庆的考生结束数学考试后表示,今年的重庆高考数学试题难度还可以,难度在接受的范围内。?

高考数学考试答题技巧及方法

1.调整好状态,控制好自我。

(1)保持清醒。数学的考试时间在下午,建议同学们中午最好休息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其间尽量放松自己,从心理上暗示自己:只有静心休息才能确保考试时清醒。(2)按时到位。今年的答题卡不再单独发放,要求答在答题卷上,但发卷时间应在开考前5-10分钟内。建议同学们提前15-20分钟到达考场。

2.通览试卷,树立自信。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此时不易匆忙作答,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哪些是一定会做的题要心中有数,先易后难,稳定情绪。答题时,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

3.提高解选择题的速度、填空题的准确度。

数学选择题是知识灵活运用,解题要求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逆代法、估算法、特例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尽显威力。12个选择题,若能把握得好,容易的一分钟一题,难题也不超过五分钟。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由此提出解选择题要求“快、准、巧”,忌讳“小题大做”。填空题也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要力求“完整、严密”。

4.审题要慢,做题要快,下手要准。

题目本身就是破解这道题的信息源,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只有细致地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拖泥带水,牢记高考评分标准是按步给分,关键步骤不能丢,但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步骤。答题时,尽量使用数学语言、符号,这比文字叙述要节省而严谨。

5.保质保量拿下中下等题目。

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部分,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谁能保质保量地拿下这些题目,就已算是打了个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难题会更放得开。

6.要牢记分段得分的原则,规范答题。

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

重庆今年高考数学难吗

4分。

如果是新高考一卷,最后一题总分12分,第一问4分,第二问8分。如果是全国卷乙卷,最后22题总分十分,第一问也是4分,第二问6分。这两道题都有点难度,特别新乙卷。不过第一问思考下还是可以解答出来的不太难。

关于高考数学最后一道题

今年重庆高考数学难度不大。

选择题难度不大,但填空题难度稍大。最后一道选择题计算量稍大,但难度不大。填空题难度设置相对较小,但需要熟练掌握。总体来说,学生复习时间较短,试题难度设置较低。

高考数学试卷难度介绍如下:

不同地区的学生对数学试卷的难度感受也有所不同。全国甲卷的四川考生表示:四川用的全国甲卷真的好难,前面几道选择题勉强能做,后面几乎靠猜。

填空题后两个都不会。大题的部分就更是难了,比平时的题目要难多了。从这个学生的经历可以看出,高考试卷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很高。

河南的一位高考学生更是对今年数学考试的难度深有体会,她称今年数学考试真难,选择填空一半以上都不会,大题部分要命!从这个学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今年的高考数学试卷难度很大,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考察很高。

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感觉难度巨大,但是也有一些学生认为今年的数学试卷难度并不大。广东的胡春亮认为自己的数学考试可以拿到90分就谢天谢地了,及格都是问题。这表明有些考生因其平时所学的知识点高考题更为贴近,因此感觉难度不大。

重庆的高考学生认为出题挺好的,不算太难。她的观点表明,有些知识点对某些学生来说较易掌握,出题难度相对较低。

面对高考数学的失利,正确的做法是调整好心态,晚上好好睡个觉,面对第2天的考试。好的心态真的能够带来好运,能够帮你提分。

考试失利可能会带来打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就不能继续努力争取好成绩。正确的做法是集中注意力在后面的考试,用更好的表现来抵消可能的损失。

我们祝愿2023所有高考学子能够超常发挥,取得不错的成绩。要鼓励考生发挥出所学的实力,用自己的成绩证明自己。

历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中,压轴题(解答题最后一题)的分值为14分,将近占卷面总分的10%,且综合性较强,对考生的数学能力,思维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其难度和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压轴题一般涉及到函数(数列属于特殊的函数),解析几何,不等式三大方面内容,还穿插有**思想,三角代换与运算,向量与导数的运用(新教材内容),立体几何初步等等.

解析几何

是一个高考的难点,这个年主要是学科特点决定的。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学科。所以,既有形又有数,对于数形结合的思想考查的比较多,要求也比较高。再一个,你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当中,对于代数方法的要求,也就是对字母运算等等,或者是方程变形等等这些要求也相当高,这些难点集中在一块,就使得解析几何这个问题非常难。

要解好解析几何这个问题,第一不要怕,为什么?现在解析几何的题已经不是高考当中最难的题,所以同学们要有信心解好。再一个怎么解好它呢?就要分析一下解析几何难在什么地方?很多同学做解析几何的时候,第一有可能不知道从哪入手,第二一对式子摆在那,列出一对方程来,下面不知道怎么处理,第三运算不过关,一算就错。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同学们复习的过程当中,不知道从哪入手的方面,就是要做好几何量和代数量的相互转化,几何量怎么样迅速地转化成代数表述。像圆锥曲线的定义,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恰当地做好数和形的转化。再一个,很多同学写出一堆式子来,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是往往缺乏目标性。解析几何应该是一个整体思维,你先想好要干什么,再去做。如果是漫无目标的,比如把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摆在那,下面怎么做,就不知道了,其实就是缺乏目标性。所以要注意整体思维。

函数与数列不等式的综合题

这也是高考的重点。这一部分的内容特别考查能力。但是,现在高考关于这一部分考查能力的题目,往往是几个考查重点和热点的有机组合,他们都来自于简单题,是简单题的叠加,所以,我们要做好这种题的话,我觉得可能系统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比你在某一方面深挖洞好得多。你光是在某一方面学得特别多,但是不能把它有机地整合,也做不好这种题。

也就是说,最主要的还在于把握基础,把这个基础知识点、基本方法充分掌握的前提下,学会怎么把一个看起来复杂的问题,很综合的问题分解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当然就是小的,比如把一个综合问题分解为这部分是函数,是有关值域的,那部分是有关数列的,分解成这样几个问题的话,可能同学做起来就很简单了。

我就想起来前一段我们刚开学,我们有一次月考,考完试之后,有一个老师就跟我说,他们班考的最好的两位同学,都是假期没怎么太做新题,都是把以前的题好好过了一遍。考的最好的两位同学是这样。你想想这件事情,是很有道理的。反过来我们看一看高三所做的那些题,有很多内容,其实高一高二的时候就做过了。第一轮复习有很多内容都是已经复习的比较全面了,所以,你返回去总结自己已经错的那些东西,已经错过的,或者已经做过的,这件事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如果有同学第二轮复习关死看以前的错题,那也不够,适当的还是要再做一些新题。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