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练习读准声调开始,只有读准了才能标正确。
汉语拼音声调一般有三种读法:
1、音节数调法。先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第一声)的韵母相拼,拼成音节,再看上面是哪个声调,就用这个音节按照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的顺序数下去,数到这个音节的声调为止。刚开始学拼音,可以用这个方法。如bā bá bǎ bà。
2、音节定调法。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的韵母相拼,眼里看着声调符号,读出的是带调的音节
3、韵母定调法。用声母和带调的韵母相拼,直接拼出带调的音节。如虎,拼音时念 h-ǔ→hǔ 。这个方法直截了当,拼读比较熟练了便可采用。
1、汉语拼音声调分为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还有比较特殊的情况下会出现的轻声。
2、对汉语拼音声调的四种标调形式,为了便于学习记忆,人们总结了如“一声平,二声扬,三声转弯四声降”等口诀,形象而朗朗上口。
3、在给汉语拼音标声调时,都表在单韵母上,但有时候我们会面临拼音是由复韵母组成或三拼音节组成,也就是一个音节中出现两个单韵母,这种情况下,为了便于记忆,人们就总结出了以下口诀:aoe,iuü是一家,老大(a)不在找老二(o),老二不在找老三
4、在给汉语拼音标声调时,jqx和ü、ün、üe相拼时,ü上的两点要去掉。口诀如下:小鱼(ü)见了jqx,去掉两点还是ü。
5、在有些特殊发音中,比如:蘑菇、衣裳、桌子等,后面的一个字的发音是轻声,不需要标调。口诀如下:名词后缀“子、儿、头”,“的、地、得”“着、了、过”,动词趋向“来”又“去”,方位、叠词后一个,双音、单纯第二音,语气“啊、呢、吧、吗、么”,外加量词中一“个”。
6、给拼音标写声调时要写规范,有的人有时候随意一标,要么标到了两个字母在中间,要么将一声没有写平,看似像二声或四声,都会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
最后,看 kàn,是四声。
1、音节不是读音。
2、读音有声调,音节没有声调,汉语普通话约400个音节,约1300多个读音。
3、音节是由音素(包含辅音和元音)组合发音的语音单位,拼音语言的音节是由辅音和元音组合发音,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合发音,能单独发音的元音也是一个音节。
4、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人们可以自然地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汉语普通话中,一般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例如“小朋友”写下来是三个汉字,读起来就是三个音节“xiǎo péng yǒu”。汉语的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
根据音节组成部分的不同,常用音节一般分为以下四大类:
1、两拼音节 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如:爸bà、手shǒu。
2、三拼音节 是由声母、介母和韵母共同组成的音节,如光guāng、泉quán等。
3、整体认读音节 是把音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记,不用拼读,就是一口气就能读出的音节。整体认读音节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可以直接带调给汉字注音。如:只zhǐ、四sì、五wǔ。
4、自成音节 有的音节没有声母,而由韵母独立作为音节直接给汉字注音,这种音节就叫自成音节。在小学汉语拼音里,韵母中只有以ɑ、o、e开头的韵母可以前面不写声母而独立自成音节,如阿ā、爱ài、袄ǎo、安ān、哦ò、欧ōu、鹅é等。
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 ’)隔开,例如“pi’ǎo皮袄”,如果不用隔音符号隔开就会与“piǎo瞟”混淆。
扩展资料
拼音的读法
拼音,就是把声母、韵母、声调拼合起来,构成一个音节,这一过程也叫音节的拼合或拼读。常用的拼读方法有三种:两拼法、三拼法和直呼法,建议根据难易程度和孩子掌握的进度,逐步推进。
1、两拼法:只有声母和韵母的两拼音节,采用两拼连读法,要领是“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记住声母读本音,韵母直接带调读哦,如b(玻)-ào(傲)→bào(报),孩子刚学时采用这方法,可让孩子由慢到快反复念,体会“碰”出音节的过程,很快掌握其要领。
2、三拼法:对有声母、介母和韵母的三拼音节,采用三拼连读法,要领是“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如j(鸡)-i(衣)-àn(暗)→jiàn(见),这也适合初学者。
对于熟练了两拼法的孩子,三拼音节也可运用“两拼法”来进行拼音。一种是先把声母和介母合成一个部分,跟韵母相拼的方法,又叫声介合母法。如gu(姑)-ān(安)→guān(关)。
另一种是介韵合拼,就是把介母和韵母当作一个整体来读,和声母相拼的方法,如g(哥)-uān(弯)→guān(关),这种方法孩子掌握难度大一些,对以后学直呼音节也不太有利,一般不采用。
3、直呼法:直呼法就是看到一个音节不经过拼读,直呼出音节的方法。直呼音节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1、支架直呼法:要领是“声母支好架,声韵同时发,前后一口气,千万别分家”。就是先摆好发声母的口形,紧接着用声母的本音连读带调韵母,一口气读出音节。
对于只有声母和韵母的两拼音节采用支架法很好掌握,而有介母的三拼音节,则使用以上提到的三拼音节“两拼法”中的声介合母连读后随韵母法,就是先做好声母与介母形成的音节发音口形,紧接着用声母与介母所共同形成音节的本音连读带调韵母,一口气呼出音节。
2、整体认读法:这种方法是像认读整体认读音节一样,像认读汉字一样,直接认读一个个音节。这是最高级别的直呼音节法,没有大量带调音节的训练孩子很难办到。
拼读时注意声母要用本音,韵母要直接带调读,声母、韵母之间不要有停顿,还要注意念准介母。
三种方法里,直呼法相对难一些,但孩子掌握了,能减少阅读时间,提高阅读速度,为孩子大量阅读提供有利条件,通过本书大量的带调音节训练,相信孩子能很快掌握,学以致用。
要加声调。
1、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人们可以自然地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普通话的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构成。 所以,音节是应该加声调的。
2、音节是用听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基本单位,它的构成分头腹尾三部分,因而音节之间具有明显可感知的界限。在汉语中一般一个汉字的读音即为一个音节。
扩展资料
音节的注意事项:
1、 汉语拼音有一些缩写形式,在转换时应特别引起注意,应恢复成完整形式。如:ui是uei的缩写,un是uen的缩写,ü在j、q、x和y后写作u。
2、儿化标记:r写在音节末尾,调值之前。
3、元音严式音标记忆方法(只换其中对应的拼音字母)。
a的同一音位有5种:用[a]:ai、an、ia;用[?]:跟在辅音后或者单独使用;用[ɑ]:ang、iang、uang、ao、iao、ua;用[?]:ian及及yan;用[?]:儿化。
o的特殊标法:[u?]:ong;[y?]:iong。
e的同一音位有4种:用[?]:跟在辅音后或者单独使用;用[e]:ei、ui;用[?]:ie、üe。
用[?]:en、eng、un、ueng、er。
i 的同一音位有3种:用[?]:跟在z、c、s后;用[?]:跟在zh、ch、sh、ri后;用[i]:跟在其它辅音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汉语拼音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