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支付工资。岗前培训由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接受其管理,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具有使用从属、人格从属和组织从属的关系。用人单位提供培训的目的是使劳动者达到用人单位岗位工作的要求,进而为其提供劳动,创造利润。因此广义上来看,劳动者接受培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具有劳动价值的,用人单位应该支付报酬。另外,培训使劳动者达到从事用人单位岗位工作的要求,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经营业务。培训活动虽然不直接产生利润,但培训是使用人单位更好经营的基石。因此,岗前培训亦应属于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岗前培训的工资应当按照正常上班的行业标准确认。
1.培训也属于工作的一部分,应该支付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公司对其进行的岗前培训也是为了让新员工进一步熟悉公司环境。另外岗前培训一切都是按照正式工作的要求,应理解为与正式工作无区别,理应计算工资。 2.正规公司的培训都是有工资的,即带薪培训。培训期不能与试用期划等号。如果还没有签合同,对工资没有约定的话,从法律上讲应相互协商,协商不成按集体合同,如没有集体合同的,就按同岗同酬来计算。如还不行,就按最低标准工资来计算。 3.《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该条适用的规则是劳动者先违约,没有履行合同义务,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单位解除劳动关系,非劳动者方原因,不用支付培训费。 4.同时,单位解除劳动关系需要有合法依据,如果没有,那么属于违法解雇,需要对此承担赔偿责任。 5.赔偿金的数额为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乘以2(的确定标准为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经济补偿金,不满6个月算半个月经济补偿金) 岗前培训期间工资标准也应当符合《劳动合同法》关于工资的规定,不得变相扣减。 风险提示:有培训协议的按照培训协议执行工资标准,没有培训协议的,在培训期间根据实际工作内容等协商合理的工资范围,但都应当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规定》等法律规定,不得低于最低标准,也不能与同工种或岗位相差太大。入职培训是否有工资,可以根据不同公司和行业的规定来判断。通常情况下,公司在雇佣新员工之前都会要求进行一段时间的入职培训。这种培训有时是公司自行组织的,有时是在培训机构或公司雇佣培训机构进行。那么入职培训是否有工资,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的介绍。
按规定支付工资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和相关的劳动法规,雇主应该按照约定的劳动合同或政策规定,依法支付新员工的合理工资和相关福利。入职培训期间,如果新员工已经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或者享受了正式的劳动关系待遇,那么公司应该为参加培训所消耗的时间安排相应的工资报酬,并应该时不时地对员工进行正式考核及评估。
按照公司政策支付工资
一些公司可能有自己的入职培训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培训时间通常不能超过一个月左右,些公司会为新员工设立相应的薪资标准。新员工在实际的入职培训期间,如能够良好地完成公司给定的任务,达到公司的要求,公司将根据相关政策和规定给予相应的薪酬奖励。
入职培训期不支付工资
有些公司为新员工设置了一段无工资期入职培训。这部分的培训时间可能比较长,在雇佣初期可能会有一个较低的底薪。社会上这种做法不被广泛认可,甚至被质疑为剥削。如果新员工停工休息,也是不应该扣工资的。
单位培训员工期间也是要支付工资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入职培训的介绍如下: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包括企业概况、企业文化和共同价值观、专业知识的培训、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等。介绍企业概况、组织结构,各部门间的服务协调网络和流程,使新员工更加了解和熟悉企业内部框架和每个部门的职能。
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快速、准确地与各个有关部门进行联系。介绍企业的规章制度,使新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自觉地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一切按公司规定的规章流程办事,从而避免一些不当行为的发生,损害企业利益。
对于新员工而言,当刚入新企业时,面对不熟悉的企业战略与同事,容易迷失方向,不辨东西。员工会强烈渴望能快速了解企业的现状、企业的发展方向。
入职培训初期就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分析新员工的能力,为其树立正确的员工入职培训目标,为之后员工入职培训方法以及入职培训内容的选择埋下伏笔。
根据入职培训的目标,制定入职培训计划,促使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有序进行。在HR的计划之中,需要着重考虑入职培训老师、入职培训场地安排,以及相应的后勤保障安排等,像华为、海信等大型集团,当员工入职时,大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密闭的军事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