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学了。我儿子的幼儿园每年都获得幼儿珠心算的大奖,应该是从5孩子岁之后,到了他们的数学敏感期之后就可以了。现在也才不过67岁,当然适合。但别强迫孩子,如果他在这方面没兴趣,最好别勉强,那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孩子刚上学,别因为这个打消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可得不偿失了。
小学生学珠心算是有好处的。
一,是珠心算是一种纯粹的计算方法,是一种应用性非常高的学问,学会以后对计算的速度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通过学习珠心算,可以锻炼思维的反应速度,是一种益智游戏。
三,是珠算是我国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还没有申遗,如把这一学问发扬光大,会对文化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珠心算的学习,原则上年龄愈低愈好,因为人类智力脑细胞的成长,三岁以前已完成70﹪,四岁至12岁成长至100﹪。珠心算的学习过程,须透过算盘操作的熟练,来激化影像的建立,而脑细胞的滋长,便是影像建立的原动力。反之,成人的脑细胞,因已定型,无法借助珠心算的学习,使自己智力、思维力、记忆力、 想象力,更活络成长,即无法产生心算的影像。
但在生理构造上,珠心算的学习是属于技术性很强的操作学习,身体的协调与平衡是异常重要。过小学习,由于双手小肌肉神经协调与感官平衡尚未定型,常有姿态不正或握笔不良等算廦产生,以市场上师资良莠不齐,教学观念不正确引导,更可能破坏学习者的「数感」,将来要重新产生自信心,可能事倍功半。
好处肯定有,我做过实验(六个5-6岁小孩)
发现六人中有四人能学会,其余两人是因为回老家学一半没有再学。
四人学习后的成果:
1,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口算比较容易上手,因为有珠心算辅助,容易学!
2,上百位很简单。
3,智商提高了,会玩21点(一般是小学二到三年级才会玩的游戏)。
4,对学习其他科目有帮助,就如画画,连画画都好过别人。
象一位加一位数的,要秒杀很简单。
可以学,珠心算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对于你的小孩还是有点难度,因为5岁的小孩的思维还是对实物和动作有很大的依赖性,但可以给他买个可以摆弄的算盘等实物,帮助他思考。
但不能强求哦,如果小孩出现学习困难,不能强制其学习,毕竟小孩的思维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5岁的小孩最重要的学习是玩,别忘了
我是一个小学教师。我认为小孩不应该学习珠心算。我的看法如下:
一、珠心算和手脑算的心理学原理
珠心算和手脑算的原理:第一步——将数转化为珠或者动作。第二步:数和数的相互关系成为珠和珠的关系、动作和动作的关系并得出珠的结果或动作的结果。第三步:将珠和珠、动作和动作的关系的结果转化成最后的得数。
二、珠心算和手脑算教学的弊端
1、幼儿的思维是由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展的。幼儿学数学是从动作开始,用自己的手操作各种物品以及相互关系,并形成表象储存在头脑里,最后将表象中的数概念或者数学原理抽取并表达出来。
珠心算将幼儿的表象固化,手脑算将幼儿的思维停滞在动作,对幼儿来说,是思维发展的退化或者倒置,是与科学的数学教学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孩子真正理解数概念。孩子为什么学得会、学得快正是将思维停滞在动作思维和固化的形象思维基础上,学得是快,但是对未来的发展不利。有的幼儿在做几笔珠心算加减的时候,很快,但是做简单的2+3=?却要用手辅助,就是最好的证明。
2、到了两位数的学习,儿童是在了解了个位数和十位数的真实意义和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本规则是: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而珠心算和手脑算不是,珠心算是从高位加起,手脑算由特定的动作表征。这对孩子进入小学二年级学习竖式加减是很不利的。
3、学习珠心算和手脑算是需要时间的,大班学习珠心算和手脑算,把原本幼儿数学的部分学习内容压制到下一个年龄段,比如,将十以内的加减压制到4—5岁学习,将认识数字的实际意义压制到3—4岁学习。从幼儿的年龄特征看,这样的压制让孩子无法获得牢固的数学基础。在现实中,很多孩子学了数学但不理解数学就是这个道理。
4、珠心算和手脑算固化了孩子的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是极其麻烦的。孩子到了小学需要重新获得新的学习数学的方法,部分孩子因无法转换直接输在起点上了。
5、让部分孩子对学数学失去信心。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