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响。
以河南省为例,2018年起,河南省出台惩罚规定,凡是录取后不入学的高考考生,再次参加高考将被限制填报志愿学校数量。
河南省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2019年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仅允许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不超过两个。
另外,考生失信事实将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在普通高招录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作为对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据,可以拒绝录取失信考生。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考生如已被相关高校录取,一律不允许退档换录。大部分省市对未经高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但没有设置相应的处罚规定,对于放弃资格的考生名单高校一般需要报送报送省教育考试院。
扩展资料:
1、据调查,考生不来报到的原因前两位:
(1)是对录取高校不满意,决定复读;
(2)是有了更好的去处,比如国外高校。还有少数情况可能是没有能力去上学了,比如生病或经济跟不上。
2、新京报评论认为,但也有媒体认为这事儿真的不能怪考生:问题不在考生,在学校。因为学校没有权力来根据历年数据进行超额录取。
3、浙江在线评论认为,所谓“造成招生名额浪费”“占用他人升学机会”,完全是一种宏观上的理解,却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差异。
4、充分使用名额,看似是对考生好,但同时也牺牲了所有人的选择权。让更多人有大学上固然不错,但比单纯追求数量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人能够进入相对理想的大学去学习。因为一个省份有学生被录取后不去报到而裁减对这个省份的名额投放,这样的大学实在狭隘。
凤凰网-注意!被高校录取后“爽约”,后果可能很严重
7~15天。办理退学后,学校会处理本校学籍,定时上报学信网,一般在7~15天左右,会注销在籍学籍,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还没注销,可以联系学校,申请快速办理。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2013年9月1日起,全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小中大学籍的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取消学籍。冒名顶替取得学籍并获得证书者,一经查实,追回证书,并在教育部指定的学历证书查询网站上撤销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信息。
未经省级招生部门录取的学生,不管其在校学习时间多长,均无学籍。即使修业期满,成绩合格,也不能获得国家承认的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
学生可以通过生源地省级招生部门指定的网站查询录取信息,从而了解自己是否被正式录取。教育部已经制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管理办法》,学生可以凭借有效的信息通过指定的渠道了解自己是否是有籍的在校生。
被注销代表你就不是大学生了。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